[发明专利]一种低待机功耗电路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48087.2 | 申请日: | 2019-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590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周灵兵;林壮;宋晋峰;范伶俐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金电子研发中心(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孙乳笋;王涛 |
地址: | 201206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待机 功耗 电路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待机功耗电路,其电阻R1与稳压管Z1的负极相连接组成串联支路,串联支路与电容C1并联成并联支路,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3的集电极均连接到稳压管Z1的负极,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三极管Q3的基极和发射极连接到三极管Q4的基极,PMOS管Q1的栅极与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三极管Q4的基极,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数字芯片的控制引脚;输入电压通过电阻R0与并联支路的一端相连接,输入电压通过电阻R0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以及PMOS管Q1的源极相连接,通过稳压管Z1为电容C1充电并通过PMOS管Q1的漏极输出电压给数字芯片供电。实现低功耗,相比于传统模拟方案的适配器,频率更高,体积更小,更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技术,具体的讲是一种低待机功耗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的电脑、手机、吸尘器等电器的充电器(适配器)通常采用模拟芯片控制,待机功耗较低,容易实现相关法规对待机功耗的要求。随着GaN、SiC等高性能器件的产生,适配器朝着高频、高效、高功率密度、数字化的方向发展,传统的模拟芯片支持不了高频需求,且控制不灵活,限制了适配器高频、小体积的需求。
数字芯片具有控制灵活、支持高频的特点,未来会开始在适配器等领域普及应用,但现有技术中,数字芯片待机功耗太大,超出相关法规对适配器的待机功耗的要求,限制数字芯片在在适配器等领域的应用。
发明内容
为了使数字控制的适配器也能实现低功耗,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低待机功耗电路,包括:PMOS管Q1、电阻R0、电阻R1、电容C1、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以及稳压管Z1;其中,
电阻R1与稳压管Z1的负极相连接组成串联支路,所述串联支路与电容C1并联成并联支路,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3的集电极均连接到稳压管Z1的负极,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三极管Q3的基极和发射极连接到三极管Q4的基极,PMOS管Q1的栅极与三极管Q4的集电极相连接,PMOS管Q1的漏极连接数字芯片,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三极管Q4的基极,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数字芯片的控制引脚;
外部输入电压通过电阻R0与并联支路的一端相连接,外部输入电压通过电阻R0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以及PMOS管Q1的源极相连接,通过稳压管Z1为电容C1充电并通过PMOS管Q1的漏极输出电压给数字芯片供电。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电路还包括:电阻R2;三极管Q4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2与PMOS管Q1的源极相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电路还包括:电阻R3,二极管D1通过电阻R3连接到三极管Q4的基极,三极管Q3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3连接到三极管Q4的基极。
本发明实施例中,电路还包括:电阻R4,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三极管Q3的基极均连接到电阻R4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另通过电阻R3连接到三极管Q4的基极。
本发明实施例中,电路还包括:三极管Q5,所述的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接,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到数字芯片的控制引脚,三极管Q5的发射极接地。
本发明实施例中,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所述并联支路的另一端接地。
本发明实施例中,电路还包括:电阻R37,三极管Q4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37连接到三极管Q4的基极。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电阻R0的阻值至少为300kΩ
本发明实施例中,电路还包括:电阻R31,电阻R36,电阻R38,电阻R32以及电阻R27;
三极管Q3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31连接到稳压管Z1的负极;
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电阻R32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32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5的集电极相连接,电阻R32的另一端还通过电阻R36连接到三极管Q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金电子研发中心(上海)有限公司,未经乐金电子研发中心(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4808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规模蓄电池储能安全管控架构及系统
- 下一篇:显示装置及其光源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