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抑制Th17细胞活化的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47912.7 | 申请日: | 2019-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109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8 |
发明(设计)人: | 刘拥军;刘广洋;张晨亮;王皓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贝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5/10 | 分类号: | C12N5/10;C07K14/715;C12N15/867;A61K35/28;A61K38/20;A61P19/06;A61P29/00;A61P19/02;A61P11/00;A61P1/00;A61P3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正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17 | 代理人: | 韩登营;陈辰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间充质干细胞 制备方法和应用 受体类似物 白介素 活化 竞争性抑制 基因修饰 特异表达 相关信号 炎症反应 介导 可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够抑制Th17细胞活化的间充质干细胞,所述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基因修饰的方法,特异表达人白介素23受体类似物,从而竞争性抑制IL‑23与IL‑23受体的结合。因此可用于抑制IL‑23介导的炎症相关信号通路以及炎症反应。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人白介素23受体类似物以及所述间充质干细胞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因修饰间充质干细胞制备方法,通过阻断IL23/IL23R传导通路,从而抑制Th17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反应、治疗相关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生物医药领域。
背景技术
人白介素23(hIL-23)由树突状细胞(DC细胞)、巨噬细胞或其他抗原递呈细胞分泌,是由p19和p40两个亚基以二硫键相连接组成的异二聚体结构的致炎因子[1]。IL-23与IL-12共有p40亚基,其编码基因位于人的5号染色体上;而p19为IL23特有亚单位蛋白,编码基因位于人的12号染色体上。研发发现[2],IL23通过与其受体(IL-23R)结合,从而介导机体众多炎症反应。
人IL-23受体(IL-23receptor,IL-23R)mRNA全长2.8kb,含有11个外显子,编码蛋白为629个氨基酸残基。其蛋白结构分为细胞外结构(胞外区,包含信号肽)、跨膜结构区及胞内区等三部分组成[3]。IL-23R同样为异质二聚体结构,由与IL-12R共有的IL-12Rβ1亚单位(其与IL-12p40亚单位相结合),及自身特有的IL-23R亚单位(与IL23p19亚单位相结合)共同构成。IL-12Rβ1亚单位在T细胞、NK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自然杀伤细胞)、DC细胞有表达。IL-23R亚单位主要表达于特定的Th17细胞,另有少量表达于B细胞和固有淋巴细胞[4]。IL-23可结合Th17细胞表面的IL-23受体(IL-23R),活化JAK激酶并使IL23受体结构域酪氨酸磷酸化,进一步激活下游STAT、MAPK等信号通路,从而激活Th17细胞,使其分泌IL-17A、IL-17F、IL-22等炎症因子[5],而IL-17A/F(白细胞介素-17A/F)的分泌可激活效应细胞的NF-kB等炎症信号通路,从而引起下游一系列炎症因子(包括TNF-a、Il-1β及IL-6等)释放和炎症发生[6,7];IL-17A/F也可通过诱导趋化因子的释放来诱导中性粒细胞募集至炎症部位,刺激前列腺素和金属蛋白酶产生、以及抑制蛋白多糖合成,同时IL-17A可进一步促进趋化因子CCL20、CXCL1、3、5、6、8及VEGF等分泌,进而导致免疫细胞异常分化、过度增殖和免疫细胞的激活[6,8]。
研究发现[2,9],通过阻断IL-23与其受体结合,可有效降低炎症性肠病、银屑病等众多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比如Ustekinumab(优特克诺单抗),Guselkumab及Tildrakizumab等单抗药物可阻断IL-23/Th-17信号通路,从而抑制IL-23/Th17轴介导的组织器官的炎症反应,达到治疗炎症性肠病或银屑病的目的[10-13]。其中Ustekinumab单抗是靶向IL-12和IL-23的p40共同亚基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而Guselkumab和Tildrakizumab单抗则是靶向IL-23p19亚基,从而抑制IL23p19亚基与其受体IL23R之间的结合,阻断Th17细胞下游激活信号。然而临床研究也发现,用上述单抗治疗病人时有数例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和脑卒中,随后接受了内膜剥离术[14]。此外,用上述单抗治疗病人时有少数患者出现严重不良事件,包括冠状动脉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病毒综合征,尿路感染,手术伤口蜂窝织炎和肝酶水平升高,这种不良反应更多发于高血糖、高血压及高血脂的病人。另外,上述抗体在使用过程中在部分病人(4%)血清中检测出抗单抗的抗体[14],提示靶向药物的耐药性仍是单抗药物无法突破的难题。
基于此,亟需一种新的途径解决上述单抗的不足,用于制备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炎症性肠病、银屑病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的药物。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贝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贝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479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