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框架柱增大截面灌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43890.7 | 申请日: | 2019-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415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陆信伍;王雅娜;崔晓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柏诚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00 | 分类号: | E04G21/00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朗高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62 | 代理人: | 赵华 |
地址: | 214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框架 增大 截面 灌浆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框架柱增大截面灌浆方法,包括S1、在框架外部安装模板并牢固固定;S2、将泵管放入框架内部;S3、搅拌灌浆料,通过泵送机送入泵管,顺着泵管送入框架内;S4、灌浆料被灌入框架内,在未完全达到模板顶就暂停灌浆料;S5、灌浆料凝固,将S4中为灌浆料的部分进行塞填,本发明提高通过灌浆机进行灌入作业,可以避免结构板开洞;灌入速度均匀、避免出现蜂窝麻面等质量问题;顶部使用聚合物砂浆塞填,在保证强度的情况下,仅有一道施工缝,整体质量更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框架柱增大截面领域,尤其涉及框架柱增大截面灌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加固技术的不断成熟,加固后要求增加的荷载越来越大,作为主要受力构件的框架柱加固会更多的采用湿作业法增大截面。
现有的湿作业法加固框架柱一般是采用灌浆施工,要求沿框架柱全高进行,受限于作业条件,越往高处操作空间越小,施工越困难, 所以在实践中一般是采用在结构楼板开洞,自上而下的灌入,当施工进入顶层时,如在屋面开洞,则会破坏原有的防水层、保温层、刚性找平层,由于框架多是按轴线布置,密度越大破坏面就越大,经常出现整个屋面都需要重新做的情况,这需要花费很大的成本,同时过多的开洞也会影响屋面结构安全。
CN201510290977.6提供了一种开口型钢灌浆加固隧道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首先对隧道变形情况进行测量,根据测量结果,制作多个开口型钢单元,开口型钢单元的形状与盾构管片待加固的内弧面相吻合;(2)在盾构管片待加固的内弧面上安装开口型钢:依序将多个开口型钢单元相互固定串接,以形成开口型钢,开口型钢内部形成中空的一圆弧管通道;(3)提供多个固定连接件,以分别将各个开口型钢单元固定在盾构管片待加固的内弧面上;(4)在开口型钢上设置填充孔,通过填充孔灌注入填充物。在对原隧道结构进行加固处理时具有加固效果好、成本低、工期短、随型性高等特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框架柱增大截面灌浆方法,避免结构板开洞,提高整体质量,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包括:S1、在框架外部安装模板并牢固固定;S2、将泵管放入框架内部;S3、搅拌灌浆料,通过泵送机送入泵管,顺着泵管送入框架内;S4、灌浆料被灌入框架内,在未完全达到模板顶就暂停灌浆料;S5、灌浆料凝固,将 S4中为灌浆料的部分进行塞填。
优选的,S1中,模板的固定是使用丝杆对拉。
优选的,S2中,安装泵管时,在原框架柱面钻孔植筋,每个里面同一水平高度左右对称各设1根,竖向间距与对拉丝杆间距相同,丝帽应拧紧,使模板与植筋牢固结合。
优选的,S2中,泵管插入过程中伴随照明,避开箍筋的位置。
优选的,S3中,搅拌灌浆料的用水使用自来水,泵送过程中,应使用升降车或搭设脚手架将施工人员送至适当的位置,使用照明观察送料情况,并根据灌入深度,缓慢提升泵管。
优选的,S4中,灌浆料过程中,在泵管送入高度在2m左右时,进行换边作业。
优选的,S4中,当灌入高度在距离模板顶约500mm时,暂停施工。
优选的,S5中,将S4中未灌浆料的部分填充聚合物砂浆,外立面压实抹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灌浆机进行灌入作业,可以避免结构板开洞;灌入速度均匀、避免出现蜂窝麻面等质量问题;顶部使用聚合物砂浆塞填,在保证强度的情况下,仅有一道施工缝,整体质量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框图;
图中,
1、泵管;2、模板;3、箍筋;4、植筋;5、丝杆。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柏诚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柏诚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438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