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乘用车白车身扭转刚度试验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41046.0 | 申请日: | 2019-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088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周海超;姜震;王国林;陈幸鹏;韩桐;丁俊杰;袁兆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5/00 | 分类号: | G01M5/00;G01M13/00;G01N3/04;G01N3/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乘用车白 车身 扭转 刚度 试验 夹具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乘用车白车身扭转刚度试验夹具,包括上部固定安装系统、下部测量系统和中间连接系统;上部固定安装系统包括第一螺栓、支撑圆盘、连接套筒和第一紧固螺母;下部测量系统包括双头螺柱和力传感器;中间连接系统包括连接钢板和调节钢板、第二螺栓、第二紧固螺母;第一螺栓依次穿过支撑圆盘、连接钢板的装配孔,连接套筒位于支撑圆盘与连接钢板之间,第一紧固螺母装在第一螺栓上、并位于连接钢板下方;连接钢板位于调节钢板下方,并通过第二螺栓、第二紧固螺母与调节钢板连接;调节钢板与力传感器通过双头螺柱连接。本发明所述的夹具测试结果准确,结构简单,针对不同车型只需更换支撑圆盘,其他装置无需重新加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乘用车白车身扭转刚度试验夹具,属于汽车产品测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汽车的产量和保有量持续增长,汽车走进了千家万户。乘用车白车身的扭转刚度作为车身性能的一个主要性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进行乘用车白车身扭转刚度试验,需要设计各种各样的夹具来满足试验的需求,进行车身扭转刚度测试时,需要约束白车身前保险杠中间处,保证约束点的Y坐标的值为零,约束该点的Z向的平动自由度;同时约束白车身后左、右弹簧座X、Y、Z三个方向的平动自由度;在白车身前左、右减震器座上施加大小为相同的力矩,即在左、右减震器座上一侧施加方向沿Z正向的拉力,一侧施加方向沿Z负向的加载力。传统测试方法中,每次进行新车测试都需要重新设计加工夹具,而且加载时加载零点不容易确定,传统的单一夹具无法同时实现拉伸和加载,试验效率低,测试过程不灵活,试验在加载进行定位时施加载荷力作用时,定位不准确,无法保证试验结果测得的白车身扭转刚度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乘用车白车身扭转刚度试验夹具,可以实现乘用车白车身扭转刚度试验测试中拉伸和加载,保证在加载状态下测试扭转刚度时无任何额外的外力预先存在,确保测试结果准确,同时该夹具结构简单,与传统机械加工的夹具相比,方便制造,可拆卸的设计安装方便,成本很低。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上述技术目的的。
一种乘用车白车身扭转刚度试验夹具,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上部固定安装系统、下部测量系统和中间连接系统;
上部固定安装系统包括第一螺栓、支撑圆盘、连接套筒和第一紧固螺母;
下部测量系统包括双头螺柱和力传感器;
中间连接系统包括连接钢板和调节钢板、第二螺栓、第二紧固螺母;
支撑圆盘、连接钢板的中央均设置装配孔,支撑圆盘上还设置数量与位置均与待测乘用车减震器安装孔一致的定位孔;
第一螺栓依次穿过支撑圆盘、连接钢板的装配孔,连接套筒套在第一螺栓上、并位于支撑圆盘与连接钢板之间,第一紧固螺母装在第一螺栓的端部、并位于连接钢板下方;
连接钢板位于调节钢板上方,并通过第二螺栓、第二紧固螺母与调节钢板连接,连接钢板与第一螺栓的端部留有间隙;
调节钢板的下端面设置内螺纹盲孔,双头螺柱的一端与调节钢板的内螺纹盲孔螺纹连接,另一端与力传感器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双头螺柱上还设置有位于调节钢板下方的第三紧固螺母。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圆盘上定位孔的数量为3或4个。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圆盘中心的装配孔直径至少比第一螺栓直径大10%,且小于第一螺栓的螺帽大小。
进一步地,连接套筒的内径至少比第一螺栓直径大5%,外径大于支撑圆盘中心的装配孔直径。
进一步地,连接钢板的中心开设有装配孔直径至少比第一螺栓直径大10%,但小于连接套筒外直径的8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410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