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固体氧化性测试装置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32520.3 | 申请日: | 2019-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411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商照聪;冷远鹏;白云;张小沁;蒋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化工院检测有限公司;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1/12 | 分类号: | G01N31/12;G01N25/2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赵志远 |
地址: | 200062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体 氧化 测试 装置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体氧化性测试装置,包括底部瓷板、电热丝、接线柱,所述接线柱置于所述底部瓷板上,并与直流电源连接,所述电热丝的两端与所述接线柱上,并且埋在固体测试样品混合物下;还包括金属塞和底端对称设有缺口的瓷环;所述金属塞配套安装于所述瓷环内,所述固体测试样品混合物置于所述瓷环内,并由所述金属塞压实;所述电热丝从所述缺口中穿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所需样品量小、实验结果更可靠、装置简单,牢固耐用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固体氧化性测试装置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固体氧化性测试装置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固体氧化性测试方法引用GB21617-2008《危险品固体氧化性试验方法》:将30.0g±0.1g的待测物质和纤维素分别制成待测物质:纤维素质量比为1:1的检测混合物I和待测物质:纤维素质量比为4:1的检测混合物II,用一窄端封闭、底部直径70mm的60°玻璃漏斗将混合物做成底部直径70mm的截头圆锥体,覆盖在已预先平放在凉的、不渗透和低导热的平板上的环形点火金属线上,然后开始加热进行试验。
但该装置在样品量很少时,无法进行,样品与标准品存在较大的堆积密度差异时实验结果误差较大,而且仅记录燃烧主反应结束时间点,实验精度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固体氧化性测试装置及其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固体氧化性测试装置,包括底部瓷板、电热丝、接线柱,所述接线柱置于所述底部瓷板上,并与直流电源连接,所述电热丝的两端与所述接线柱相接,并且埋在固体测试样品混合物下;
还包括金属塞和底端对称设有缺口的瓷环;所述金属塞配套安装于所述瓷环内,所述固体测试样品混合物置于所述瓷环内,并由所述金属塞压实;所述电热丝从所述缺口中穿过。
所述的金属塞和瓷环之间设有金属圆筒,所述金属塞配套安装于所述金属圆筒中,所述金属圆筒配套安装于所述瓷环中,所述金属圆筒底端对称设有供所述电热丝穿过的缺口,所述固体测试样品混合物置于所述金属圆筒内。
还包括测温仪,用于测试所述固体测试样品混合物燃烧过程中温度。
所述测温仪为红外测温仪,该红外测温仪的探头从侧上方对准所述固体测试样品混合物,用于测量并记录所述固体测试样品混合物燃烧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
所述金属塞顶部设有水平凸起。
所述金属圆筒的壁厚为1~10mm。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固体氧化性测试装置的应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按比例称取测试样品和纤维素,混合得到固体测试样品混合物;
将所述金属圆筒和瓷环配套置于所述底部瓷板上,向所述金属圆筒中加入所述固体测试样品混合物,将金属塞配套安装于所述金属圆筒中,施加压力对所述固体测试样品混合物进行塑形,将所述金属塞和金属圆筒移除;
将所述红外测温记录仪的探头从侧上方对准塑形后的固体测试样品混合物;
设定直流电源的电压,向电热丝通电,所述红外测温记录仪记录所述固体测试样品混合物燃烧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将所述体测试样品混合物和标准样品燃烧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进行对比,根据达到快速升温的时间点确定样品氧化性的危险级别。
将所述金属塞和金属圆筒移除时,先提起金属圆筒,再提起金属塞,防止移除金属塞和金属圆筒时对塑形完成的样品表面破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化工院检测有限公司;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化工院检测有限公司;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325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