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向表达T载体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31424.7 | 申请日: | 2019-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134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1 |
发明(设计)人: | 王珊珊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5/63 | 分类号: | C12N15/63;C12N15/6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6 | 代理人: | 赵永伟 |
地址: | 723001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强启动子 终止子 制备方法和应用 反向连接 高效表达 基因容量 基因文库 外源基因 线性质粒 转化效率 上游 高通量 构建 质粒 基因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向表达T载体,为两个末端的3’端均具有突出的T的线性质粒,所述双向表达T载体的第一末端设置有第一强启动子和第二终止子,所述第一强启动子的方向朝向所述第一末端的方向,所述第二终止子位于所述第一强启动子的上游;所述双向表达T载体的第二末端设置有第二强启动子和第一终止子,所述第二强启动子的方向朝向所述第二末端的方向,所述第一终止子位于所述第二强启动子的上游。该双向表达T载体同时具有易于TA克隆和高效表达的功能;并且使正、反向连接的外源基因都得到表达;质粒具有基因容量大、转化率高等特点,提高基因的转化效率,适用于高通量基因文库的构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子克隆工具领域,更特别的,涉及一种双向表达T载体, 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生物信息学的快速发展,基因组资源日益丰富,越来越多的潜在基 因需要利用体外扩增和克隆技术,深入挖掘其相关结构和功能信息。聚合酶 链式反应(PCR)是体外快速高效获得目的基因的方法,为了直接克隆PCR 产物,T载体被广泛使用,特别当面对大量基因库的克隆工作时,TA克隆是 目前克隆PCR产物最经济、简便的方法。
TA克隆技术采用粘性末端连接的原理,Taq DNA聚合酶扩增时能够在PCR 产物的3’末端加上一个非模板依赖的腺苷酸(dA),同时T载体带有3’胸 腺核苷酸(dT)突出末端,在T4 DNA连接酶的作用下,可一步快速把PCR 产物插入至载体的多克隆位点中。该方法通过TA黏性末端将载体与基因片 段连接一起,相比平末端连接,连接效率大大提高。
然而,利用传统T载体进行克隆表达时,由于插入DNA片段的方向具有 随机性,无法保证定向克隆;同时经过鉴定获得阳性克隆后,还需要利用特 定的限制性内切酶,经酶切和回收后,亚克隆至相同酶切处理的表达载体中, 再次鉴定获得阳性克隆后,才能用于基因的表达和功能分析,导致克隆过程 繁琐复杂、耗时耗力;此外,目前商业化的T载体多是先使用平端限制性内 切酶(EcoRV)进行线性化后,再利用核酸末端转移酶,以dTTP为底物在3’ 末端各加上一个胸腺嘧啶残基(dT),经纯化后获得T载体,这种载体的价 格较为昂贵,质量批次不稳定,自身环化率较高,制约了T载体的广泛使用。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向表达T载体,为两个末端的3’ 端均具有突出的T的线性质粒,所述双向表达T载体的第一末端设置有第一 强启动子和第二终止子,所述第一强启动子的方向朝向所述第一末端的方 向,所述第二终止子位于所述第一强启动子的上游;
所述双向表达T载体的第二末端设置有第二强启动子和第一终止子,所 述第二强启动子的方向朝向所述第二末端的方向,所述第一终止子位于所述 第二强启动子的上游。
该双向表达T载体具有以下特征:(1)同时具有易于TA克隆和高效表 达的功能;(2)具有双向基因表达元件,使正、反向连接的外源基因都得 到表达;(3)质粒具有基因容量大、转化率高等特点,提高基因的转化效 率,适用于高通量基因文库的构建。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强启动子为T7启动子,所说第一终 止子为T7终止子。T7启动子是IPTG可诱导的强启动子,可在IPTG诱导诱 导下大量表达目的蛋白。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强启动子为热激启动子,所说第二终 止子为热激终止子。热激启动子是热激可诱导的强启动子,可在热激诱导下 大量表达目的蛋白。
通过设置两个可诱导启动子,可根据目的片段的插入方向选择诱导条 件,从而诱导目的基因的大量表达。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双向表达T载体还包括筛选标记。筛选标 记有助于筛选出接受了该质粒载体的转化子。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筛选标记为抗性筛选标记。优选为氨苄抗 性基因表达框。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制备上述的双向表达T载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理工大学,未经陕西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3142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蛋白药物的发酵生产工艺
- 下一篇:一种制备、纯化HOPS复合物蛋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