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行道下综合管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30296.4 | 申请日: | 2019-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295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谢圣纲;韩军;马悦;曲慧明;杨海平;乔为国;龙熙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E01C1/00;E01F9/608 |
代理公司: | 重庆飞思明珠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8 | 代理人: | 刘念芝 |
地址: | 400010***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综合管廊 投料口 地面出入口 转接 车行道 逃生爬梯 内壁 人行道 周围环境影响 使用安全性 通风口 逃生出口 盖板 管廊 延伸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行道下综合管廊系统,包括车行道、人行道以及综合管廊本体,在综合管廊本体的上方以一定间隔设有过渡转接室,过渡转接室的底部分别开设有大投料口、小投料口以及至少一个管廊逃生出口和综合管廊本体相连通,在综合管廊本体的内壁固定有第一逃生爬梯,过渡转接室的顶部开设有延伸至地面的地面投料口与地面出入口,且地面投料口与地面出入口均位于人行道的外侧,在地面投料口与地面出入口上均设置有盖板,在过渡转接室的内壁还固定有第二逃生爬梯,在靠近地面投料口或地面出入口的地面上还设置有通风口。其显著效果是:提高了综合管廊安全性,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使用安全性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综合管廊结构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行道 下综合管廊系统。
背景技术
综合管廊是一种将电力、给排水、燃气等多种工程管线集中埋设 的工程结构。综合管廊工程因为其集中管理和统一规划的特点,在国 外得到了广泛应用。我国在学习国外先进经验以后,一些城市引入了 综合管廊工程及相关技术,在旧城改造工程和新建规划区域的建设中 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道路一侧沿着道路方向建设综合管廊,既节 约了用地空间,也减小了后期检修的难度。
然而,在实际预制过程中发现,由于道路选线受到已有路网接入 和沿路建筑情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综合管廊管线的实际位置位 于既有道路或者新建道路的车行道以下。而综合管廊应根据相关要求 按照指定间距设置多种功能口,如果直接在车行道上设置相关功能口, 则在投放综合管廊维修器材时,需要截断交通。此外,且当烟头等引 火物通过车行道上的盖板飞入综合管廊时,容易造成安全隐患。特别 是当综合管廊中的人员需要逃生时,如果无预兆的打开逃生口盖板, 极有可能与行驶中的车辆发生碰撞,导致重大的安全事故。
因此,现有综合管廊的功能口与车行道的使用功能发生了明显的 冲突,亟需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综合管廊系统。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行道下综合管 廊系统,结构简单,安全可靠,能够满足相关规范要求,解决现有综 合管廊与车行道使用功能冲突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车行道下综合管廊系统,包括车行道、人行道以及综合管廊 本体,所述综合管廊本体设于车行道/与人行道的下方,其关键在于: 在所述综合管廊本体的上方以一定间隔设有过渡转接室,所述过渡转 接室的底部分别开设有大投料口、小投料口以及至少一个管廊逃生出 口和所述综合管廊本体相连通,在所述综合管廊本体的内壁固定有与 所述管廊逃生出口相配合的第一逃生爬梯,所述过渡转接室的顶部开 设有延伸至地面的地面投料口与地面出入口,且所述地面投料口与地 面出入口均位于所述人行道的外侧,在所述地面投料口与地面出入口 上均设置有盖板,在所述过渡转接室的内壁还固定有与地面出入口相 配合的第二逃生爬梯,在靠近所述地面投料口或地面出入口的地面上 还设置有通风口,该通风口通过通风管道与所述综合管廊本体相连通。
进一步的,在所述车行道与人行道之间设置有两组活动路缘石, 两组活动路缘石沿车行道方向并靠近所述过渡转接室设置,所述活动 路缘石的顶部设置为斜面,所述活动路缘石的底面与第一顶升机构相 连接,当所述第一顶升机构驱动活动路缘石下降时,所述活动路缘石 顶面的高低两侧能够分别与所述车行道和人行道所在平面相齐平,在 所述人行道外侧的地面上还设置有控制箱,该控制箱可发出控制信号 控制所述第一顶升机构的工作状态。
进一步的,在所述车行道的上方设置有车速指示牌、状态指示牌 与避让指示牌,其中,所述车速指示牌与状态指示牌设置于所述过渡 转接室在车流方向上的较前侧,所述避让指示牌设置于所述过渡转接 室在车流方向上的较后侧,所述车速指示牌、状态指示牌与避让指示 牌根据所述控制箱发出的控制信号,分别显示当前情况下的车辆限速 信息、综合管廊状态信息、避让提示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设计院,未经重庆市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3029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