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标签传播自然启发式的动态网络社团结构识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28722.0 | 申请日: | 2019-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856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发明(设计)人: | 高超;王春雨;王震;李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Q50/00 | 分类号: | G06Q50/00;G06N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杨柳岸 |
地址: | 400715***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标签 社团 动态网络 结构识别 启发式 传播 算法 突变 多样性 粒子群算法 全局最优解 人工智能 变异过程 大小更新 迭代结果 复杂网络 节点标签 粒子位置 人工网络 同步更新 网络社团 遗传操作 真实网络 周围节点 初始化 节点度 随机数 测验 粒子 检测 改进 | ||
1.基于标签传播自然启发式的动态网络社团结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输入动态网络G={G1,G2,...,GT}的邻接矩阵A={A1,A2,...,AT};
S2:判断t是否到达最终时刻,若否,则继续执行S3,并让t=t+1;若是,则执行S14;
S3:初始化邻居数目,粒子群数目,最大迭代数,学习因子,突变率;
S4:判断k是否到达最大迭代数,若否,则继续执行S5,并让k=k+1;若是,则执行S13;
S5:判断i是否到达最大粒子数,若否,则继续执行S6,并让i=i+1;若是,则执行S13;
S6:基于改进的标签传播算法给粒子群赋予初始位置;改进的标签传播方式为:
Neighbor(i)是邻居节点集合,公式(1)是每个节点从邻居节点集合中随机选出一个节点作为标签,产生一个随机序列;公式(2)是根据节点的度降序排列,然后采用同步更新规则进行节点更新;
S7:采用单程交叉操作,将更好的维持社团结构的稳定性;
S8:当随机数小于突变率时,就发生突变操作;突变操作是将粒子群位置在按照公式(2),进行一次异步更新;
S9:粒子群更新规则为:
其中,是粒子群个体最优位置;
是粒子群全局最优位置;c是学习因子;ω是惯性权重;
公式(3)中:是异或操作,操作是将两个速度矢量相加,形成新的速度矢量;假设:则详细操作如下定义:
公式(4)中:速度矢量和位置矢量通过操作形成新的位置矢量;假设:v={v1,v2,…,vn},则详细操作如下定义:
其中,Li={l1,l2,…,lk}是邻居节点集合,若i==j,则否则,
S10:目标函数模块度Q的具体定义如下:
n是节点数目,m是边数,ki是节点i的度,若节点i和j属于相同群集,则δ(i,j)=1,否则等于0;标准互信息(NMI)的定义如下:
C是混淆矩阵,N是节点数目,Cij是社区A和B共享的节点数目,CA或CB是划分A或者划分B的群集数量,Ci或Cj是C在i行或j列矩阵C的元素数目;
S11:首先用切比雪夫不等式定义第i层优化目标,具体定义如下:
其中,权向量是一个参考点,z*={maxfj(x)|xi∈X};
然后,用切比雪夫不等式判定全局最优和个体最优是否需要更新,具体如下:
若gte(xi|ωi,z*)<gte(pbesti|ωi,z*),则pbesti=xi
若gte(xi|ωj,z*)<gte(gbestj|ωj,z*),则gbestj=xi,j属于邻居bi;
S12:更新非支配解集时,将所有被xi支配的解从解集中移除,然后把xi加入解集;
S13:选出非支配解集中最高NMI值对应的聚类结果当作t时刻网络的社团划分,并保存划分结果;
S14:输出动态网络的社团划分C={C1,C2,...,C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大学,未经西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2872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