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可变遗忘因子的RLS锂电池模型参数在线辨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26801.8 | 申请日: | 2019-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265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发明(设计)人: | 徐劲力;徐维;许建宁;颜晓凤;谢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杨采良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遗忘因子 锂电池模型 可变 辨识 参数在线辨识 等效电路模型 锂电池 二阶 性能参数信息 在线参数辨识 关系表达式 快速收敛 模型方程 时刻参数 特性曲线 推导模型 向量方程 在线跟踪 拟合 时变 更新 收敛 电池 采集 | ||
本发明属于锂电池模型辨识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可变遗忘因子的RLS锂电池模型参数在线辨识方法,获取锂电池性能参数信息;建立二阶锂电池等效电路模型,并推导模型辨识向量方程;获得电池在不同温度下的OCV‑SOC特性曲线,拟合出OCV‑SOC的关系表达式;根据可变遗忘因子的RLS方法对模型方程计算当前时刻参数;更新下一时刻遗忘因子值;采集下一时刻的电压与电流值,利用更新的遗忘因子RLS方法,对二阶RC等效电路模型进行下一时刻在线参数辨识。本发明可快速收敛至真实值;且对于时变的锂电池模型参数,与固定遗忘因子的RLS方法相比,有更高收敛速度和辨识精度的在线跟踪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电池模型辨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可变遗忘因子的RLS锂电池模型参数在线辨识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锂电池模型参数辨识,主要采用离线辨识的方法,即利用脉冲方法获得锂电池对脉冲的响应,根据获得的离线数据,对电池模型参数进行辨识。但锂电池模型参数是时变系统,它随着SOC的变化而变化的,离线辨识的参数结果不能满足高精度SOC的需求。近几年,国内外出现3种在线辨识锂电池模型参数的方法包括:最小二乘法(RLS),遗传基因算法(GA),群粒子算法(PSO)。GA和PSO算法不仅复杂度极高,而且计算量非常大,因此,工程应用价值不高,不适合于电池管理系统;RLS方法广泛应用于锂电池SOC估算中的模型参数辨识,实现起来也比较简单,大部分情况下,基于RLS的锂电池模型参数辨识能估算出准确统计特性的参数结果。但是,RLS是具有无限记忆长度的算法,对于锂电池系统,RLS在参数辨识过程中旧数据越来越多,会导致结果不能良好的反应新数据的特性,出现“数据饱和”现象。针对此种情况,经文献检索发现,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710421602.8,名称为:一种带遗忘因子的最小二乘法(FRLS)锂电池模型参数辨识方法,该专利中提出引入遗忘因子克服“数据饱和”现象。但是,FRLS中遗忘因子是人为选择的一个固定值(通常属于(0,1)),它只适用于非时变系统。对于时变系统,如果遗忘因子取值较大,则收敛速度较慢,如果遗忘因子取值较小,则辨识精度较低,其收敛速度和跟踪能力都难以满足要求。而锂电池模型是非线性、时变系统,因此,有必要寻找一种运算复杂度和FRLS算法相当,但收敛速度及辨识精度高于FRLS算法的灵活的锂电池模型参数辨识方法。
综上所述,目前技术存在的问题包括:
不能满足高精度SOC的需求。
计算量大,不适合于电池管理系统。
对于时变系统收敛速度较慢,辨识精度较低。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意义: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在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可变遗忘因子的RLS的锂电池模型参数在线辨识方法,使其在未知统计信息的情况下具有估计性能稳健、精度高、鲁棒性强、搞白噪声能力强的特点,且易于实现。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可变遗忘因子的RLS锂电池模型参数在线辨识方法,锂电池SOC是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最重要的参数,而锂电池模型参数是影响锂电池SOC关键因素,因此急需设计一种精度高、计算量小、速度快的锂电池模型参数估算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可变遗忘因子的RLS锂电池模型参数在线辨识方法包括:
步骤一:获取锂电池性能参数信息;
步骤二:建立二阶锂电池等效电路模型,并推导出电压、电流与参数的向量方程;
步骤三:对锂电子电池进行放电-静置实验,为了更准备的辨识锂电池模型参数,获取锂电池在不同温度下的OCV-SOC特性曲线,拟合出OCV-SOC的关系表达式,根据锂电池当前温度选择相应特性曲线在线辨识参数;
步骤四:采集锂电池当前时刻的电压、电流和温度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268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