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相阻锈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建筑钢筋腐蚀防护方面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25513.0 | 申请日: | 2019-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113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8 |
发明(设计)人: | 蒋金洋;吴思燕;郑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23F11/02 | 分类号: | C23F11/0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郑立发 |
地址: | 21110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阻锈剂 腐蚀防护 建筑钢筋 溶剂 制备 钢筋混凝土结构 应用前景广阔 脂肪族氨基酸 苯并三唑 苯甲酸钠 三乙醇胺 使用寿命 无机溶剂 现实意义 有机溶剂 产业化 重量比 重量份 应用 环保 销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相阻锈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建筑钢筋腐蚀防护方面的应用,该阻锈剂包括阻锈成分和溶剂,其重量比为(50‑60):(40‑50),所述溶剂包括有机溶剂和无机溶剂,阻锈成分包括以下重量份比例的原料:脂肪族氨基酸45‑50份、三乙醇胺20‑25份、苯并三唑3‑5份、苯甲酸钠25‑30份。本发明提供的气相阻锈剂具有阻锈效果优异、操作简便、低毒环保等优点,对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易于推广销售和工业产业化,应用前景广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钢材阻锈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相阻锈剂及制备方法和其在建筑钢筋腐蚀防护方面的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跨海大桥、港口码头及海底隧道等海洋工程越来越多,钢筋混凝土被大量应用在临海地区的建设当中,而钢筋锈蚀会导致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破坏,严重影响了海工建筑的使用寿命,钢筋混凝土结构失效引起的安全事故和经济损失远超预期,国际公认的腐蚀对一个中国造成的损失为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5%,给人民生命和国民经济安全造成极大损害。目前,对于延缓阻止钢筋锈蚀,使用钢筋阻锈剂是一种最简单且最经济有效的办法,研制绿色节能有效的阻锈剂具有重大的社会和经济价值。
目前市场上的钢筋阻锈剂按照化学成分可分为无机、有机及复合类。以亚硝酸盐为典型代表的无机阻锈剂虽然阻锈效果佳,但其毒性引起的环保问题导致许多中国已经明令禁止使用此类阻锈剂;有机型阻锈剂通过S、N、O等容易形成孤电子对的杂原子与钢筋表面形成螯合物,从而保护了钢筋免受氯离子的侵蚀;复合型阻锈剂是通过将有机和无机阻锈剂复配而得,但其效果不尽如人意,难以真正应用起来,因此绿色环保的有机型阻锈剂成为目前主要的研究热点。
目前钢筋阻锈剂的使用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通过与混凝土拌和的的方式将阻锈剂加到钢筋混凝土体系中;2)将阻锈剂涂刷在混凝土表面通过渗透扩散的方式到钢筋表面;3)通过电迁移、外加强电源的方式迁移至混凝土内部。此类传统方法操作复杂,效率低下,亟需开发一种操作简单的阻锈剂。气相阻锈剂是阻锈剂溶液指在室温环境下会缓慢挥发成气体,该气体中富含各类阻锈成分,容易在钢筋表面吸附成膜,形成保护层,从而起到耐蚀防护的作用。该类阻锈剂环境友好、无毒无害,在保障阻锈效果的同时,使操作极其简单;同时能大幅度降低其在混凝土中的使用量,减少阻锈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具有重大的工程意义。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钢筋阻锈剂的不足,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安全环保、在室温条件下易挥发、且阻锈效果优异的气相阻锈剂,并对海洋环境的钢筋混凝土进行腐蚀防护应用。
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气相阻锈剂,包括阻锈成分和溶剂,其重量比为(50-60):(40-50),所述溶剂包括有机溶剂和无机溶剂,阻锈成分包括以下重量份比例的原料:
脂肪族氨基酸45-50份、三乙醇胺20-25份、苯并三唑3-5份、苯甲酸钠25-30份。
优选:
所述溶剂包括二乙二醇和水,其重量比为(10-15):(85-90)。
所述脂肪族氨基酸为β-丙氨酸、氨基乙酸、谷氨酸、天冬酰胺或谷氨酰胺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混合。
所述气相阻锈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苯并三唑与有机溶剂按比例混合,搅拌均匀;
(2)将脂肪族氨基酸、苯甲酸钠与无机溶剂按比例混合,搅拌均匀;
(3)按比例称取三乙醇胺,将其与上述步骤(1)及步骤(2)所得混合物进行混合,最终得所需气相阻锈剂。
所述气相阻锈剂在建筑钢筋腐蚀防护方面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255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