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500kV平台式户内变电站配电装置楼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23271.1 | 申请日: | 2019-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426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0 |
发明(设计)人: | 李珊珊;余波;许泳;吴怡敏;刘勇;严可为;伍晓伦;丁晓飞;邹家勇;周特;魏晓斌;樊艳;曾捷;张朝煜;龚琳珺;余露月;赵宇晖;刘焘;陈嘉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B7/06 | 分类号: | H02B7/06;H02B1/20;H02B1/56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钱成岑 |
地址: | 61002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户内变电站 配电装置 第三层 电容器组 主变压器 第一层 电连接 平台式 城市规划 电缆夹层 高度限制 功能需求 土地资源 投资 | ||
本发明提供一种500kV平台式户内变电站配电装置楼结构,包括自下而上的第一层平台、第二层平台、第三层平台及第四层平台和第五层平台,在第一层平台上安装66kV电容器组,在第三层平台上安装66kV GIS和500kV主变压器,在第四层平台上安装220kV GIS,在第五层平台上安装500kV GIS,在第二层平台与第三层平台之间形成电缆夹层;500kV主变压器分别与66kV GIS、220kV GIS、500kV GIS形成电连接,66kV电容器组与66kV GIS形成电连接。与常规500kV户内变电站相比,本发明在满足500kV户内变电站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可将500kV户内变电站配电装置楼建筑高度限制在满足城市规划的规定和要求范围之内,极大减少了500kV户内变电站占地面积,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节省了投资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500kV户内变电站配电结构设计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500kV平台式户内变电站配电装置楼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电力负荷迅速增长,大量的高压变电站已建设在市区中心。
但是,由于城市土地资源十分宝贵,加之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如果采用常规的户外变电站配置方式,不仅会导致变电站的用地量大大增加,不可避免地造成城市土地资源的不必要浪费,而且容易使变电站建筑高度的限值不能满足所在区域城市规划的规定和要求,尤其是在市区场地条件下建设高压变电站,还必然会导致过多的挖方土石方量,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必然导致变电站的总体投资成本增多。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500kV平台式户内变电站配电装置楼结构,减少500kV户内变电站的占地面积,节省500kV户内变电站的投资成本。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500kV平台式户内变电站配电装置楼结构,包括自下而上的第一层平台、第二层平台、第三层平台以及第四层平台和第五层平台,所述第一层平台上安装66kV电容器组,所述第三层平台上安装66kV GIS和500kV主变压器,所述第四层平台上安装220kV GIS,所述第五层平台上安装500kV GIS,所述第二层平台与第三层平台之间形成电缆夹层;所述500kV主变压器分别与66kV GIS、220kV GIS、500kV GIS形成电连接,所述66kV电容器组与66kV GIS形成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层平台、第二层平台均位于地下,所述的第三层平台、第四层平台和第五层平台均位于地上。
优选地,所述的第三层平台与第四层平台之间设置电缆竖井。
优选地,所述的第四层平台与第五层平台之间设置通风竖井,所述的500kV GIS、500kV主变压器位于通风竖井的同一侧。
优选地,所述的220kV GIS通过分支母线与220kV出线之间形成电连接,所述分支母线的出线端通至第五层平台、且穿过500kV GIS所在的500kV GIS室。
优选地,所述分支母线的出线端与220kV GIS套管电连接,所述的220kV GIS套管通过第三引下线与220kV出线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第五层平台安装500kV GIS套管,所述500kV GIS套管的一端与500kV GIS电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引下线与500kV出线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500kV主变压器与500kV GIS主变进线之间采用油气套管形成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500kV主变压器与220kV GIS主变进线之间采用油气套管形成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66kV GIS与空气套管电连接,所述的空气套管通过软导线与500kV主变压器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2327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电操作杆
- 下一篇:杆上带电作业机器人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