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有牡丹干细胞活性物的培养提纯方法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20598.3 | 申请日: | 2019-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020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发明(设计)人: | 吴震生;姚军朋;林成利;李相振;杨曜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贝世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33/105 | 分类号: | A23L33/105;A61K8/99;A61Q1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桥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60 | 代理人: | 江莉莉 |
地址: | 274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有 牡丹 干细胞 活性 培养 提纯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植物活性物提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有牡丹干细胞活性物的培养提纯方法,还涉及上述的活性物的应用。本发明的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外植体灭菌、切片、愈伤组织培养与筛选、细胞悬浮液培养、浓缩干燥得植物细胞活性物Ⅰ;超声提取后浓缩干燥得植物细胞活性物Ⅱ。本发明的方法制备获得的牡丹干细胞活性物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及化妆品原料中。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本发明的方法提纯和培养上述的含有牡丹干细胞的活性物,其提取效率高,大大降低牡丹制品的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活性物提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有牡丹干细胞活性物的培养提纯方法,还涉及上述的活性物的应用。
背景技术
植物是许多重要药用化学物质的来源。许多植物含有抗病毒、抗菌、抗癌和抗氧化等生理活性的化合物,对人类的肿瘤、衰老、心血管等多种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牡丹是我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牡丹花,花大型美,花朵雍容华贵、华贵,被誉为花中之王。牡丹浑身是宝,但仅根和花做为中药材在中国古医书中记载。但牡丹产相对于玫瑰产业来说仍处于相对落后水平。
获取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方法有许多种,目前多数是从药用植物中直接提取。但是很多药用生长缓慢,次生代谢产物的量低而且许多仅存于特定的植物器官中,难以适应现代制药工业生产的需求,采用化学合成也难以实现原料供应,因为很多次生代谢产物化学结构非常复杂和独特,涉及的生物合成途径繁杂,合成成本高。传统的植物细胞培养在工业化生产中还存在很多局限性,本发明提供一种遗传稳定性高,增长快、收益率高的方法,更利于其商业化生产,解决了传统细胞培养存在的易变异、细胞聚集等瓶颈问题。
CN107836349A披露了一种植物干细胞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干细胞培养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S1、原料选择,挑选颗粒饱满完整、色泽鲜艳有光泽、无霉变腐败的玉米,先使用清水对其冲洗1-3遍去除杂质、灰尘后,使用消毒液对其进行消毒,消毒完成后使用烘干机对其进行干燥处理直至水分完全去除;
S2、种子培育,将处理后的种子种入培养基中,在温度为22℃-25℃,湿度为95%-98%的环境下培养3-5天使其发芽;
S3、种子处理,待到种子发芽4-5天后,将含有静止中心的根组织收集起来,去掉根端的根冠,从切口开始截取1-1.2mm长作为外植体;
S4、诱导分离,将外植体放入诱导培养基中,在无菌无毒、恒温的条件下培养25天后,静止中心干细胞被分离出;
S5、培养增殖,将静止中心干细胞放入增殖培养基中,在无菌无毒、恒温的条件下培养5-20天后就可得到大量静止中心干细胞。
以上的方法是针对于玉米种子的干细胞培养,其培养的步骤主要是通过种子培育、处理、诱导和增殖来实现的,而上述的方法并不适用于牡丹干细胞的培养和提纯方法。
CN108219023A公开了一种牡丹叶中抗氧化活性物料的提取及其制备粉末的方法,牡丹叶中抗氧化活性物料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1.从牡丹叶中提取具有抗氧化活性的物料;
步骤1.1称取牡丹叶适量,加入纯化水,浸泡得到物料I;
步骤1.2将物料I减压低温回流提取,然后再加入纯化水,继续减压低温回流提取,合并两次的提取液,记作物料II;
步骤1.3将物料II减压浓缩后,高速离心并收集上清液,记作物料III;
步骤1.4将物料III中加入无水乙醇,进行磁力搅拌后离心,收集沉淀部位,烘干得到牡丹叶粗多糖,即为抗氧化活性物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贝世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贝世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205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