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测量非生物颗粒态磷和生物颗粒态磷含量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19101.6 | 申请日: | 2019-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8051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发明(设计)人: | 陆永军;吴攀;陆彦;黄廷杰;刘怀湘;莫思平;李寿千;王志力;左利钦;侯庆志;朱明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21/31 | 分类号: | G01N21/31;G01N1/28;G01N1/34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戴朝荣 |
地址: | 21002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样 总磷 测量 水体 非生物颗粒 分光光度法 生物颗粒 滤纸过滤 过滤 超声波破碎 含量监测 野外水体 准确定量 非生物 生物磷 超声 藻类 应用 | ||
一种测量非生物颗粒态磷和生物颗粒态磷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取目标水体水样;步骤b:用分光光度法测量目标水体水样的总磷含量X;步骤c:测定总磷含量X之后将目标水体水样通过μm级滤纸过滤,再用分光光度法测量过滤后初始溶解性总磷含量Y;步骤d:将测定总磷含量X之后的目标水体水样放在超声波破碎仪器中,超声一段时间,将目标水体水样通过μm级滤纸过滤,再用分光光度法测量过滤后水的溶解性总磷含量Z;步骤e:计算非生物颗粒态磷含量P1和生物颗粒态磷含量P2:P1=X‑Z;P2=Z‑Y;解决了现有技术不能科学、准确定量测定非生物和生物磷组分的缺点,同时也解决现有藻类磷测量方法不能应用到野外水体磷含量监测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环境治理和生态监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测量非生物颗粒态磷和生物颗粒态磷含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内陆水体和海洋中,磷是水生维管束植物、浮游植物生长的必需营养元素,是驱动水生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子之一。相关研究表明水体中磷元素的过量富集会导致水体向富营养化方向发展,并可能引起藻华、赤潮等水污染现象,对水生生物及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危害。为应对越来越严峻的水体富营养化发展趋势,需要对水体磷含量及生物磷组分含量进行科学评估。在监测水体磷含量时,常规方法一般对生物磷和非生物磷含量不作区分,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特别是对水深较浅的湖泊、河流、近岸海域等而言,这类水体常常受风浪扰动的影响,容易导致底泥再悬浮,使得水体中泥沙颗粒和藻类颗粒混合,导致检测区分颗粒态磷中非生物磷和生物磷变得非常困难。测定水体中的磷含量,不仅可以揭示水体中的磷赋存,而且为流域内的磷迁移和归趋提供了可靠、关键的磷含量数据。
目前,检测水体中总磷、溶解性磷含量的方法较为成熟,包括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等,颗粒态磷的一般测定方法为通过微孔径滤膜(μm级)进行水样过滤处理,其含量为总磷和滤后水溶解性磷含量之差,而颗粒态磷中的藻类磷难以被区分和测定。现有方法中直接测定类似藻类的生物颗粒态磷的方法较为复杂,如实验室中藻类细胞磷含量的检测方法为取适量培养的纯藻或混合藻液进行离心、洗涤、再悬浮程序后,用5%的过硫酸钾在121℃消解30分钟,然后测定藻体中的总磷。此种方法需要制备大量的不含杂质的藻体,并不适用野外水体中混有泥沙、藻类的水样检测。
间接测定水体中生物颗粒态磷的方法,也可见于少量研究,如叶绿素
因此,区分水体中非生物颗粒态磷和生物颗粒态磷含量还未有一种科学、有效、简易的方法。针对水体中的生物颗粒磷难以检测的问题,本发明利用了超声波破碎手段,很好地测量出了水体中非生物颗粒态磷和生物颗粒态磷含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克服背景技术中指出的缺陷,提出一种区分水体中非生物颗粒态磷和生物颗粒态磷含量的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不能科学、准确定量测定非生物和生物磷组分的缺点,同时也可解决现有藻类磷测量方法不能应用到野外水体磷含量监测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测量非生物颗粒态磷和生物颗粒态磷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取目标水体水样;
步骤b:用分光光度法测量目标水体水样的总磷含量X;
步骤c:测定总磷含量X之后将目标水体水样通过μm级滤纸过滤,再用分光光度法测量过滤后初始溶解性总磷含量Y;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未经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191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