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软质改性塑料的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15902.5 | 申请日: | 2019-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770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黄叶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聚威共混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7/06 | 分类号: | C08L27/06;C08K3/00;C08K3/22;C08K3/34;C08K3/30;C08K3/18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夏平 |
地址: | 215611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性塑料 软质 聚氯乙烯 制造 叔丁基过氧化氢 连二亚硫酸钠 钙锌稳定剂 镜面 氢氧化钙 剥离力 表面粘 硅酸钠 增塑剂 重量份 粘接 附着 增高 接力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以提高表面粘接力的软质改性塑料的制造方法,按照重量份计,其步骤为:将聚氯乙烯90~100份、增塑剂90~100份、钙锌稳定剂3.6~4.4份、氢氧化钙0.09~0.11份、硅酸钠0.09~0.11份、连二亚硫酸钠0.09~0.11份、叔丁基过氧化氢0.09~0.11份作为原材料置于120~180度的温度下充分搅拌。通过本发明所述的制造方法得到的软质改性塑料,其表面达因值增高到42达因,粘接100%附着,无镜面,剥离力能达到15牛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塑料的制造方法,尤其涉及到一种软质改性塑料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业内人士都知道,汽车内饰大量使用软质塑料作为包覆表皮。安装时,包覆表皮采用发泡胶与底材骨架粘接。然而,由于该传统的软质塑料采用的是聚氯乙烯搪塑混合技术,这种由聚氯乙烯、增塑剂、钙锌稳定剂和颜料制得的软质塑料,其表面张力较低,通常在36达因以下。众所周知,达因值低于38达因的表面通常无法被良好润湿,同时,由于增塑剂的迁移,发泡料界面无法完全铺展开来增加接触面导致粘接不良,严重时出现镜面现象,完全不粘,即使勉强粘上,也很容易剥落和起鼓,严重影响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提高表面粘接力的软质改性塑料的制造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软质改性塑料的制造方法,按照重量份计,其步骤为:将聚氯乙烯90~100份、增塑剂90~100份、钙锌稳定剂3.6~4.4份、氢氧化钙0.09~0.11份、硅酸钠0.09~0.11份、连二亚硫酸钠0.09~0.11份、叔丁基过氧化氢0.09~0.11份作为原材料置于120~180度的温度下充分搅拌。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的软质改性塑料的制造方法中,所述的原材料还包括有颜料0.9~1.1份。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的软质改性塑料的制造方法中,所述的搅拌速度不小于300转/分钟。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的软质改性塑料的制造方法中,所述的搅拌速度控制在300~500转/分钟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的软质改性塑料的制造方法中,搅拌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在原料中添加氢氧化钙、硅酸钠、连二亚硫酸钠和叔丁基过氧化氢,使得PVC表面增加了表面张力,其表面达因值可以达到42达因,提高了软质改性塑料的粘接力,使得由其制得的包覆表皮采用发泡胶可与底材骨架进行可靠粘接;同时,较好地帮助系统锁住增塑剂,减少迁移表面的趋势,增加了体系的总体平衡,也进一步提高了软质改性塑料的粘接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软质改性塑料的制造方法的具体实施方案。
实施例1:
按照重量份计,本发明所述的软质改性塑料的制造方法,其步骤为:将聚氯乙烯90份、增塑剂90份、钙锌稳定剂4.4份、氢氧化钙0.09份、硅酸钠0.09份、连二亚硫酸钠0.1份、叔丁基过氧化氢0.11份和颜料1.1份作为原材料置于120~180度的温度下搅拌30分钟,搅拌速度控制在300~500转/分钟之间。
实施例2:
按照重量份计,本发明所述的软质改性塑料的制造方法,其步骤为:将聚氯乙烯100份、增塑剂110份、钙锌稳定剂3.6份、氢氧化钙0.11份、硅酸钠0.11份、连二亚硫酸钠0.11份、叔丁基过氧化氢0.1份和颜料1份作为原材料置于120~180度的温度下搅拌30分钟,搅拌速度控制在300~500转/分钟之间。
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聚威共混材料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聚威共混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1590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