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豆植物富含甘氨酸蛋白基因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01346.6 | 申请日: | 2019-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365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发明(设计)人: | 王丕武;王楠;王鑫雨;曲静;吴楠;薄晓雪;关淑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5/29 | 分类号: | C12N15/29;C12N15/82;A01H5/00;A01H6/5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岚智财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24 | 代理人: | 任漱晨 |
地址: | 130118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豆 植物 富含 甘氨酸 蛋白 基因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大豆植物富含甘氨酸蛋白基因及其应用,所述大豆植物富含甘氨酸蛋白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为进一步了解GRP基因参与干旱等逆境反应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转GRP过表达载体植株与CK相比具有更强的抗旱能力,且在地上鲜重与地上干重的显著性更明显,通过株高、地上部鲜重、地下部鲜重、地上部干重、地下部干重这5项指标的变化,可见,大豆的抗旱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大豆植物富含甘氨酸蛋白基因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大豆是我国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玉米和小麦,居第四位。
植物富含甘氨酸蛋白(GRP)是一类在组成结构上由甘氨酸高度重复序列组成的蛋白质。1986年研究至今,从玉米、水稻、拟南芥、烟草等不同植物中分离和鉴定出150多种植物富含甘氨酸蛋白,1986年,Codit与Meagher从矮牵牛中分离出基因PtGRP.1。1987年Reddy和Poovaiah从草莓中提取出GRP。研究发现几乎所有生物中都包含该基因蛋白,植物富含甘氨酸蛋白基因GRP的表达具有严格的发育调控特性,并且受各种环境因素的诱导表达量产生不同变化。大豆中的植物富含甘氨酸蛋白基因GRP蛋白定位于所有木质化细胞如韧皮部纤维,初生木质部和次生木质部细胞壁。已有研究表明,干旱、冷害、机械损伤和脱落酸(ABA)等因素可能会诱导GRPs基因表达水平提高。
因此,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大豆植物富含甘氨酸蛋白(GRP)基因,在大豆中克隆出GRP基因,并建立植物表达载体,继续研究在干旱逆境胁迫条件下不同组织中表达量的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大豆耐高温、抗旱能力较弱,在生育期遭遇干旱、高温、盐碱等非生物逆境胁迫是造成大豆减产的重要影响因素。干旱是造成大豆产量降低的最主要环境因素之一,在一般年份能造成10%-15%的产量损失,严重年份能达到30%-50%。因此,提高大豆品种的抗旱能力,培育抗旱性强的高产大豆新品种十分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豆植物富含甘氨酸蛋白基因及其应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大豆植物富含甘氨酸蛋白基因,所述大豆植物富含甘氨酸蛋白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在转基因植株的后代检测中所用到的引物为抗除草剂(bar)、35s启动子、noss终止子、目的基因(GRP)。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抗除草剂(bar)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和SEQ ID NO.3所示。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35s启动子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4和SEQ IDNO.5所示。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noss终止子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6和SEQID NO.7所示。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目的基因(GRP)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8和SEQ ID NO.9所示。
一种大豆植物富含甘氨酸蛋白基因在提高大豆抗旱能力中的应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为进一步了解GRP基因参与干旱等逆境反应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转GRP过表达载体植株与CK相比具有更强的抗旱能力,且在地上鲜重与地上干重的显著性更明显,通过株高、地上部鲜重、地下部鲜重、地上部干重、地下部干重这5项指标的变化,可见,大豆的抗旱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GRP基因系统进化树;
图2为GRP基因蛋白的疏水性检测结果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农业大学,未经吉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013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