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轧钢板、冷轧钢板及它们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96679.5 | 申请日: | 2018-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852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鼓健二;千代原亮祐;三木祐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22C38/00 | 分类号: | C22C38/00;C21D9/46;C22C38/06;C22C38/6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金世煜;朝鲁门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轧 钢板 冷轧 它们 制造 方法 | ||
本公开提供含有高的Mn、P成分且压制加工后的表面性状优异的冷轧钢板。本公开的冷轧钢板具有含有Mn:0.2~2.0%、P:0.005~0.060%的规定的成分组成,在板厚中央部的Mn偏析度Sm的宽度方向分布图中,对各极大值求出ΔSm和ΔWm时,ΔWm成为200μm以上的ΔSm的平均值为0.10以下且标准偏差2σm为0.05以下。应予说明,Sm=任意的点的Mn浓度(%)/钢板的平均Mn浓度(%),ΔSm:Sm的极大值与邻接于该极大值的2个极小值的平均值之差,ΔWm:邻接于各极大值的2个极小值间的宽度方向距离。同样地,在板厚中央部的P偏析度Sp的宽度方向分布图中,也是平均值为0.20以下且标准偏差2σp为0.10以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于汽车的外面板、家电制品的框体等要求高强度和压制成型后的优异的表面性状的薄钢板的,压制加工后的表面性状优异的冷轧钢板及其制造方法。另外,本发明涉及作为所述冷轧钢板的坯料的热轧钢板及其制造方法。另外,本发明涉及以所述冷轧钢板作为坯料的冷轧退火钢板和热浸镀锌钢板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应用于汽车的外面板、家电制品的框体等要求优异的设计性和美感的部位的薄钢板,除了要求高的成型性以外,还要求高强度以便不会在压制成型后因凹陷等变形而容易使设计性损坏。特别是近年来,在汽车业界中,从抑制CO2排放的观点出发,车体轻量化成为最重要课题,为了外面板也实现薄壁化,要求提供高强度且表面性状优异的薄钢板。
针对这样的要求,在极低碳钢中微量添加Ti、Nb等对C、N亲和性高的合金元素并以ppm级除去C、N而发挥优异的成型性的IF(Interstitial Free)钢作为发挥优异的成型性、非时效性、表面性状的钢板使用。但是,其拉伸强度低至小于300MPa左右。因此,进行了通过以IF钢为基体并添加Mn、P、Si等固溶强化元素或者残留少量的游离C,从而赋予了伴随加工后的热处理而屈服强度上升的BH(Bake Hardening)特性的高强度钢板的开发。
例如,在专利文献1~3中公开了通过以IF钢作为基体并添加Mn、P或Si,从而在不损害深拉深性的情况下得到超过300MPa的高强度钢板的方法。
Mn、P、Si是对高强度化非常有效的添加元素。但是,Mn、P在铸造时容易产生浓度分布的不均匀,其在成为薄钢板后也会残留,因此,由高浓度部与低浓度部的强度差引起的局部变形的不均匀成为压制成型后在钢板表面产生条状的凹凸形状的要因。这样的条状的花纹如果在涂装后也显著,则需要废弃最终制品而使成品率降低。特别是近年来,伴随表面品质的要求水平严格化,出现了以前未视作问题的非常轻度的缺陷被判断为不合格的情况。因此,要求比以往更进一步提高表面品质。
迄今为止,也公开了改善超过300MPa的高强度钢板的表面品质的现有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通过调整成分组成以及控制卷取温度、退火温度,从而降低FeNbP系的析出物密度,由此改善表面性状的技术。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对板坯进行高温下的开坯轧制等塑性加工而制造压制成型后的表面性状优异的深拉深用高强度冷轧钢板的技术,所述冷轧钢板在将某部位的P的偏析度α设为“α=该部位的P浓度/钢中的P的平均浓度”时,钢板截面的偏析度的最大值αMAX与最小值αMIN的比αMAX/αMIN为4以下。
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通过将P量和Si、Mn量的添加比率合理化,并且适当地控制Ti、Nb的碳氮化物的生成,从而表面性状和材质稳定性优异的钢板的制造方法。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32844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602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1-335781号公报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未经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9667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