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泡沫珠和烧结泡沫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880096270.3 | 申请日: | 2018-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316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禹海洋;仰云峰;严金良;J·J·I·V·登 | 申请(专利权)人: | 陶氏环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性能材料北美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33/02 | 分类号: | C08L33/02;C08L2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坤瑞律师事务所 11494 | 代理人: | 封新琴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泡沫 烧结 结构 | ||
一种泡沫珠由包括离聚物的组合物形成,所述离聚物包括聚合形式的乙烯、不饱和酸共聚单体和任选地丙烯酸酯共聚单体,其中所述不饱和酸共聚单体用中和剂至少部分地中和。一种烧结泡沫结构由泡沫珠形成,所述泡沫珠由上述组合物形成。
背景技术
聚乙烯泡沫用于鞋类组件,如鞋底夹层应用。交联的乙烯类聚合物(包含乙烯乙酸乙烯酯(EVA)共聚物和聚烯烃弹性体)传统上在鞋类中的聚乙烯泡沫市场占主导地位,因为其可以容易地用化学发泡剂发泡。然而,已知化学发泡剂产生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并污染模具。
此外,交联的乙烯类聚合物泡沫是不可回收的,因为其是热固性的(而不是热塑性的)。换言之,交联的乙烯类聚合物泡沫珠不能熔化在一起以形成均匀的烧结泡沫结构,如泡沫鞋底夹层。因此,交联的乙烯类聚合物泡沫不是传统上使用利用物理发泡剂的泡沫珠法制备的。
珠发泡传统上包含两个步骤:泡沫珠的生产和蒸汽汽箱成型。换言之,特别是在鞋底夹层应用中,发泡步骤与成型步骤分开。在成型过程期间,泡沫珠没有发生发泡或膨胀;因此,最终产品大小与模具大小相同。在鞋类工业中,这被称为1比1发泡。如将理解的,1比1发泡可以使得能够包覆成型以及将基于珠状泡沫的结构(bead foam-based structure)(如鞋底夹层)直接连接到不同材料的另一个结构(如橡胶鞋外底)。为了使用1比1发泡进行包覆成型和/或直接连接,泡沫珠的材料必须表现出良好的成形性,并且泡沫珠上的表皮必须在成型温度下熔融/软化,并且同时孔必须抵抗收缩。
本领域认识到需要用于泡沫珠应用的聚合物材料,其表现出适合于泡沫鞋底和泡沫鞋底夹层应用的密度。本领域还认识到需要烧结泡沫结构,其表现出适合于泡沫鞋底和泡沫鞋底夹层应用的密度。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烧结泡沫结构。在一个实施例中,烧结泡沫结构由泡沫珠形成,所述泡沫珠由包括以下的组合物形成:离聚物,所述离聚物包括聚合形式的乙烯、不饱和酸共聚单体和任选地丙烯酸酯共聚单体,其中所述不饱和酸共聚单体用中和剂完全地或部分地中和。
本公开进一步提供了一种泡沫珠。在一个实施例中,泡沫珠由包括以下的组合物形成:离聚物,所述离聚物包括聚合形式的乙烯、不饱和酸共聚单体和任选地丙烯酸酯共聚单体,其中所述不饱和酸共聚单体用中和剂完全地或部分地中和。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如通过DSC测量的本发明实例1-4与比较样品1和2的团粒的第1加热曲线的图。
图2A是示出了在发泡之前的聚合物颗粒的图片。
图2B是示出了通过使图2A的聚合物颗粒发泡而形成的发泡珠的图片。
图3A-3D分别是用本发明实例1-3和比较样品1的组合物获得的泡沫珠的SEM图像。
图4是示出了如通过DSC测量的本发明实例1-4与比较样品1和2的泡沫珠的第1加热曲线的图。
图5A-5B分别是用本发明实例3和比较样品1的组合物获得的烧结泡沫结构的SEM图像。
定义
任何提及的元素周期表都是如由CRC出版社公司(CRC Press,Inc.)于1990-1991年出版的元素周期表。通过用于对各族进行编号的新记号法来提及所述表中的一族元素。出于美国专利实践的目的,任何提及的专利、专利申请或公开的内容均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或其等效美国版通过引用如此并入),尤其是关于本领域中的定义(在不会与本公开中具体提供的任何定义不一致的情况下)和常识的公开内容。本文所公开的数值范围包含从下限值到上限值的所有值,并且包含下限值和上限值。对于含有确切值(例如,1或2;或3到5;或6;或7)的范围,包含任何两个确切值之间的任何子范围(例如,1到2;2到6;5到7;3到7;5到6等)。除非相反地说明、由上下文暗示或在本领域中惯用,否则所有份数和百分比都按重量计,并且所有测试方法都为截至本公开的提交日的现行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陶氏环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性能材料北美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陶氏环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性能材料北美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962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