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发音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94334.6 | 申请日: | 2018-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726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5 |
发明(设计)人: | 渥美幸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Q5/00 | 分类号: | B60Q5/00;G10K1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周丽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发音 装置 | ||
本发明车辆用发音装置包括发音机构(17)、在车身底部(14)设置的开口部(14a)以及将发音机构与开口部连接的管道(20),通过使用管道使发音机构产生的声音的声压增幅并从车身底部的开口部传播到车外,从而不仅能够向行人报知车辆接近以提醒注意,还能够相比于不具有管道的情况减小发音机构的声压,改善车室内的NV性能。而且,管道的导入口(21)及导出口(22)在与上下方向轴线(L)交叉的方向上偏置,因此不仅能够防止轮胎溅起的水、小石子穿过管道使发音机构浸水或损伤,还能够降低管道的刚性以免输入至车身底部的振动、冲击经由管道传递至发音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括发音机构、在车身底部设置的开口部及将所述发音机构与所述开口部连接的管道的车辆用发音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动车辆、混合动力车辆使用电动马达低速行驶时,存在行驶声音小而行人不易注意到车辆接近的问题。因而,根据专利文献1,已知下述技术:通过在车身框架安装产生疑似行驶声音的扬声器,并将该扬声器与在车身下部罩设置的开口部以向下扩径的管道连接,从而能够将扬声器产生的疑似行驶声音高效地传输到车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3577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上述现有技术由于管道从扬声器朝向车身下部罩的开口部笔直地向下延伸,因此存在轮胎从路面溅起的水、小石子穿过管道到达扬声器,由于水、小石子而导致扬声器故障的可能性。
本发明是鉴于前述情况提出的,目的在于以简单的构造针对水、飞石保护产生向行人等报知车辆接近的声响的发音机构。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车辆用发音装置,其包括:发音机构;在车身底部设置的开口部;以及将所述发音机构与所述开口部连接的管道,所述车辆用发音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管道包括:与所述发音机构连接的导入口;与所述开口部连接的导出口;以及将所述导入口与所述导出口连接的管道主体,所述导入口及所述导出口在与上下方向轴线交叉的方向上偏置。
另外,根据本发明,在所述第1特征的基础上,所述车辆用发音装置的第2特征在于,所述发音机构固定在安装于车身的托架上,所述管道固定于所述托架。
另外,根据本发明,在所述第1或第2特征的基础上,所述车辆用发音装置的第3特征在于,所述管道主体具备冲击吸收部。
另外,根据本发明,在所述第1~第3中任一特征的基础上,所述车辆用发音装置的第4特征在于,所述导出口的直径比所述导入口大。
另外,根据本发明,在所述第1~第4中任一特征的基础上,所述车辆用发音装置的第5特征在于,所述管道主体由挠性材料构成。
另外,根据本发明,在所述第1~第5中任一特征的基础上,所述车辆用发音装置的第6特征在于,所述导入口由硬质树脂材料构成。
另外,根据本发明,在所述第1~第6中任一特征的基础上,所述车辆用发音装置的第7特征在于,所述导出口的下端形成为与所述开口部齐平面。
另外,根据本发明,在所述第3特征的基础上,所述车辆用发音装置的第8特征在于,所述冲击吸收部为沿与上下方向轴线交叉的方向形成在所述管道主体上的槽部。
另外,根据本发明,在所述第3特征的基础上,所述车辆用发音装置的第9特征在于,所述冲击吸收部为在所述管道主体上形成的波纹管部。
另外,根据本发明,在所述第1~第9中任一特征的基础上,所述车辆用发音装置的第10特征在于,具备将所述导入口固定于所述车身底部的紧固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943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