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硅化钨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硅化钨膜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91653.1 | 申请日: | 2018-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714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4 |
发明(设计)人: | 太斋贵文;浅野孝幸;冈部岳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JX金属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23C14/34 | 分类号: | C23C14/34 |
代理公司: | 北京伟思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25 | 代理人: | 聂宁乐;胡瑾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硅化钨靶 及其 制造 方法 以及 硅化钨膜 | ||
提供一种溅射成膜时有效地减少微粒的产生的硅化钨靶。其是具有WSisubgt;2/subgt;相和Si相的双相结构的硅化钨靶,以原子比计的组成式用WSisubgt;x/subgt;(其中,X>2.0。)表示,观察溅射面时,构成所述Si相的Si粒中,单个Si粒的面积为63.6μmsupgt;2/supgt;以上者的总面积I1与所有所述Si粒的总面积S1之比(I1/S1)为5%以下,抗弯强度的威布尔系数为2.1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硅化钨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硅化钨膜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步骤中,作为形成薄膜的方法使用溅射法。溅射法的量产性、成膜的稳定性优异,通过使Ar离子冲撞靶,从而使得作为靶物质的金属飞出,该飞出的金属堆积在与靶对置的基板上形成薄膜。
然而,近年,随着LSI的集成度提高、布线宽度微细化,来自溅射靶的微粒的产生成为问题。微粒,直接附着在基板上的膜上,或者,附着在腔内的壁等上,堆积后会剥落再次附着在膜上,引起布线的短路、断线等问题。因此,溅射中为了减少来自溅射靶的微粒,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溅射靶。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由硅化钨制成,且靶材的表面粗糙度Ra的平均值大于1.0且在2.0μm以下的溅射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20002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施方式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成膜时有效地减少微粒的产生的硅化钨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所述硅化钨靶的硅化钨膜的制造方法。
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法
即,本实施方式的硅化钨靶,为具有WSi2相和Si相的双相结构的硅化钨靶,以原子比计的组成式用WSix(其中,X>2.0。)表示,观察溅射面时,构成所述Si相的Si粒中,单个Si粒的面积为63.6μm2以上者的总面积I1与所有所述Si粒的总面积S1之比(I1/S1),为5%以下,抗弯强度的威布尔系数为2.1以上。
在本实施方式的硅化钨靶中,观察溅射面时,构成所述WSi2相的WSi2粒中,单个WSi2粒的面积为63.6μm2以上者的总面积I2与所有所述WSi2粒的总面积S2之比(I2/S2),为5%以下。
在本实施方式的硅化钨靶中,观察溅射面时,构成所述WSi2相的WSi2粒中,单个WSi2粒的面积为63.6μm2以上者的总面积I2与所有所述WSi2粒的总面积S2之比(I2/S2),为0.1%以下。
在本实施方式的硅化钨靶中,观察溅射面时,单个WSi2粒的平均面积为6.0μm2以下。
在本实施方式的硅化钨靶中,所述单个WSi2粒的平均面积为3.0μm2以上。
在本实施方式的硅化钨靶中,观察溅射面时,单个Si粒的平均面积小于2.5μm2。
在本实施方式的硅化钨靶中,所述单个Si粒的平均面积为1.2μm2以上。
在本实施方式的硅化钨靶中,平均抗弯强度为250MPa以上。
在本实施方式的硅化钨靶中,氧浓度为700质量ppm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JX金属株式会社,未经JX金属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916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设备的玻璃外壳结构
- 下一篇:蓄电设备用电解质和非水电解液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