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源装置以及具备电源装置的车辆和蓄电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80087487.8 | 申请日: | 2018-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307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4 |
发明(设计)人: | 寺内忍;小村哲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2/10;H01M10/625;H01M10/647;H01M10/653;H01M10/6554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源 装置 以及 具备 车辆 | ||
为了借助螺栓将冷却板固定于电池层叠体并且长时间防止螺栓的松动从而将冷却板和电池层叠体维持为理想的热耦合状态,在电源装置中,使束紧条(4)的两端部与配置于层叠多个电池单体而成的电池层叠体的层叠方向的两端部的一对端板连结,从而沿层叠方向固定多个电池单体,并且将由与束紧条(4)不同种类的金属制成的冷却板(9)在电池层叠体的表面以热耦合状态配置,借助沿电池层叠体的长度方向配置的多个螺栓(5)将冷却板(9)固定于电池层叠体。在电源装置中,多个螺栓(5)将束紧条(4)固定于冷却板(9)而形成的固定区域(21)的长度(L)为束紧条(4)的全长(T)的70%以下,在束紧条(4)的端部设有未借助螺栓(5)固定于冷却板(9)的非固定区域(22)。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多个电池单体层叠而设为电池层叠体并借助配置于该电池层叠体的两端的端板而使导热板在电池层叠体以热耦合状态配置的电源装置以及具备电源装置的车辆和蓄电装置。
背景技术
典型的电源装置包括由多个方形电池单体形成的电池层叠体、配置于电池层叠体的两端面的一对端板以及连结一对端板的束紧条。在该电源装置中利用端板和束紧条来约束电池层叠体,从而能使由多个方形电池单体形成的电池层叠体集合化。此外,开发了一种为了高效地对构成电池层叠体的多个电池单体进行冷却而将冷却板在电池层叠体的表面以热耦合状态配置从而强制性地对电池层叠体进行冷却的构造的电源装置。(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220117号公报
发明内容
针对利用冷却板对电池单体进行冷却的电源装置而言,例如借助多个螺栓将冷却板固定于电池层叠体。但在该构造的电源装置中,对冷却板进行固定的螺栓有时会随着时间的经过而松动。当该螺栓松动时,冷却板与电池层叠体的热耦合状态会变差而存在电池单体的冷却效率下降的隐患。另外,螺栓的松动会成为振动的噪声的原因,此外,若螺栓脱落则其会进一步成为各种故障的原因,因此绝不优选,期望尽量减少螺栓的松动。
本发明是以解决以上的缺陷为目的而开发的,本发明的重要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为借助螺栓将冷却板固定于电池层叠体的构造并且能够长时间防止螺栓的松动而将冷却板和电池层叠体维持为理想的热耦合状态的技术。
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电源装置包括:电池层叠体,层叠多个电池单体而形成该电池层叠体;端板,其为一对,配置于所述电池层叠体的层叠方向的两端部;束紧条,其两端部连结于一对所述端板而沿层叠方向约束多个所述电池单体;以及冷却板,其由与所述束紧条不同种类的金属制成,在所述电池层叠体的表面以热耦合状态配置,借助沿所述电池层叠体的长度方向配置的多个螺栓将所述冷却板固定于所述电池层叠体。在电源装置中,多个所述螺栓将所述束紧条固定于所述冷却板而形成的固定区域的长度(L)为所述束紧条的全长的70%以下,在所述束紧条的端部设有未借助所述螺栓固定于所述冷却板的非固定区域。
此外,在具备包括以上的技术方案的构成要素在内的电源装置的电动车辆中,该电动车辆包括所述电源装置、自该电源装置被供给电力的行驶用的电动机、搭载有该电源装置以及所述电动机的车辆主体以及被该电动机驱动而使所述车辆主体行驶的车轮。
此外,在具备包括以上的技术方案的构成要素在内的电源装置的蓄电装置中,该蓄电装置包括所述电源装置以及对向该电源装置的充放电进行控制的电源控制器,所述电源控制器能够利用来自外部的电力向所述电池单体充电,并且该电源控制器进行控制从而对该电池单体进行充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洋电机株式会社;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三洋电机株式会社;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8748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