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有机无机复合体、其制备方法及利用其的紫外线屏蔽剂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78354.4 | 申请日: | 2018-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916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0 |
发明(设计)人: | 柳东善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世来秀 |
主分类号: | A61K8/35 | 分类号: | A61K8/35;A61K8/89;A61K8/29;A61K8/25;A61K8/27;A61K8/49;A61Q1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锺维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9 | 代理人: | 罗银燕 |
地址: | 韩国忠清南道天***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机 无机 复合体 制备 方法 利用 紫外线 屏蔽 | ||
本发明涉及新的有机无机复合体、其制备方法及利用其的紫外线屏蔽剂,更具体地,涉及互相弥补有机紫外线屏蔽材料与无机紫外线屏蔽材料的缺点且增大优点的新的有机无机复合体、以高收率制备其的方法及利用其的紫外线屏蔽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合有机物及无机物的具有优秀的紫外线屏蔽效果的新的有机无机复合体、其制备方法及利用其的紫外线屏蔽剂。
背景技术
通常,在包含于太阳光的紫外线过度照射于皮肤的情况下,促进红斑形成或皮肤细胞内的黑色素生成,成为产生雀斑或瑕疵的原因,与在表皮分泌的皮脂进行反应来生成脂质过氧化物,来产生皮肤问题,在严重的情况下,还称为诱发皮肤癌的原因。根据波长,紫外线分为紫外线A(UV-A)(320~400nm)、紫外线B(UV-B)(280~320nm)、紫外线C(UV-C)(200~280nm),越接近短波长的紫外线C,能量越大,但是,大部分的短波长紫外线在大气中被吸收,直接影响人体的紫外线为紫外线A和紫外线B。
用于防止这种紫外线引起的皮肤损伤的紫外线屏蔽剂大致分为化学紫外线屏蔽剂和物理紫外线屏蔽剂。以紫外线的化学吸收为原理的化学紫外线屏蔽剂包括肉桂酸类、水杨酸类、二苯甲酮类等的有机屏蔽剂,以紫外线的物理散射及屏蔽为原理的物理紫外线屏蔽剂包括二氧化钛、氧化锌等的无机屏蔽剂。
在化学紫外线屏蔽剂的情况下,具有紫外线屏蔽效果优秀的优点,但是,所适用的波长范围窄,在用作化妆品组合物的过程中,黏糊且油腻,使用感不佳,能够以分子形态被皮肤吸收,具有诱发皮肤刺激的缺点。在物理紫外线屏蔽剂的情况下,相比于化学紫外线屏蔽剂,皮肤刺激相对低,具有妆感重且泛白的缺点。
为了弥补上述化学紫外线屏蔽剂和物理紫外线屏蔽剂的缺点,进行了与紫外线屏蔽剂有关的多种研究。第一种方法为大部分以适当的比例混合化学紫外线屏蔽剂与物理紫外线屏蔽剂的形态适用于当前的紫外线屏蔽用产品,依然存在上述的根本缺点。第二种方法为在作为无机屏蔽剂的二氧化钛表面或粒子内部包含无机物或高分子粒子、有机紫外线屏蔽剂的形态,在皮肤安全性方面进行了弥补,但是,具有制备过程复杂且紫外线屏蔽效率不高的缺点。第三种方法为将如二氧化钛或氧化锌的无机物制备为超细粒子来弥补现有的无机屏蔽剂的缺点并具有高效率的屏蔽效果的形态。但是,无法完全消除泛白现象,粒子大小越小,在皮肤渗透性方面具有缺点。
最近,为了弥补化学有机屏蔽剂和物理无机屏蔽剂的缺点,积极进行与有机-无机混合类型的复合体有关的研究,但是,未解决以上所说明的现有化学或物理紫外线屏蔽剂的缺点,具有生产率、长期稳定性等降低的问题。
当制备有机-无机混合类型复合体时使用的化学式4的有机化合物具有优秀的紫外线屏蔽效果,但为强酸(pH:0.9~1.0)物质,因此,为了用作化妆品原料,必须利用碱性物质中和来使用,由此,在L公司中,作为中和物质对多种碱性物质进行了测试,目前,在制备化妆品的过程中仅使用三乙醇胺,三乙醇胺为诱发皮肤过敏的物质,在化妆品中的使用量正在逐渐减少。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由此,本发明人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现有的化学、物理紫外线屏蔽剂的问题而努力的结果,发现有效地将用作紫外线屏蔽剂的无机粒子与具有紫外线屏蔽效果的有机物质结合的新的有机无机复合体及有效地制备其的方法,从而完成了本发明。即,本发明提供具有优秀的紫外线屏蔽效果的新的有机无机复合体、其制备方法及利用其的紫外线屏蔽剂。
技术方案
在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中,新的有机无机复合体包含由下述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
化学式1-1:
化学式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世来秀,未经株式会社世来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7835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