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包含光致变色-二向色性化合物和二向色性化合物的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75953.0 | 申请日: | 2018-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733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4 |
发明(设计)人: | A·库玛;K·W·塞伯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PPG工业俄亥俄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01 | 分类号: | G02F1/01;C09K9/02;G02B5/22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姜煌 |
地址: | 美国俄***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包含 变色 二向色性 化合物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包含光致变色‑二向色性化合物和二向色性化合物的显示元件,该显示元件具有第一吸收状态和第二吸收状态并且是可操作的,以响应于光化辐射而从该第一吸收状态转换至该第二吸收状态和响应于光化辐射和/或热能量而转变回该第一吸收状态,其中该第一吸收状态具有50%至80%的透射率百分比,和该第二吸收状态具有10%至50%的透射率百分比。本发明另外涉及包括该显示元件的显示装置和制备该显示元件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含光致变色-二向色性化合物和二向色性化合物的显示元件和装置。
背景技术
可能在户外使用的移动装置、ATM和其他机器上的显示屏通常具有在阳光可读性、UV降解、耐用性、工作温度范围和寿命方面的问题。阳光可读性可以以许多方式来改进。一种解决方案是通过添加更多的冷阴极荧光灯(CCFL)背光灯管主动提高背光强度。不幸的是,由于电池消耗,较大的装置尺寸,发热和重量方面的考虑,该途径在大多数移动装置应用中具有缺点。第二种途径是通过将亮度增强膜添加至显示屏的光学叠堆而被动地提高背光强度。在避免主动途径的大多数缺点的同时,该解决方案仅将亮度增加至约两倍,这不足以解决阳光可读性问题。第三种解决方案是使反射光最小化,如通过使用减反射涂层和膜以及圆偏振器。这些解决方案的每一个可以彼此组合以优化期望的效果。
大多数移动装置如今使用圆偏振器。圆偏振器是常规的线偏振元件和四分之一波长延迟器的组件。延迟器的轴相对于线偏振器的轴以45度取向。当入射光通过组件时,被转变成圆偏振光。传统上圆偏振器已由于它们的减反射性质而被使用。在这样的应用中,当光通过延迟器从镜面反射回来时,偏振面相对于原始方向旋转90度,因此线偏振器阻挡返回的反射光。然而,为了达到阳光可读性,圆偏振器必须吸收大量透射的辐射,典型地约60%的透射的辐射被吸收。虽然这样高水平的吸光度对于阳光可读性而言是必需的,但是在室内并不需要大量的吸光度。然而,圆偏振器的吸光度的量是固定的,并且因此必须从发光源发出高水平的亮度以使手机的显示器可见并且克服圆偏振器的吸光度。这导致电池能量的相当大的浪费。
将会期望提供显示器,所述显示器在明亮和黑暗的条件下提供良好的可读性并且改进显示装置的电池寿命。
发明内容
本文中公开了包含光致变色-二向色性化合物和二向色性化合物的显示元件,该显示元件具有第一吸收状态和第二吸收状态并且是可操作的,以响应于光化辐射而从第一吸收状态转换至第二吸收状态和响应于光化辐射和/或热能量而转变回第一吸收状态,其中第一吸收状态具有50%至80%的透射率百分比,和第二吸收状态具有10%至50%的透射率百分比。
本文中还公开了显示装置,其包括包含光致变色-二向色性化合物和二向色性化合物的显示元件,该显示元件具有第一吸收状态和第二吸收状态并且是可操作的,以响应于光化辐射而从第一吸收状态转换至第二吸收状态和响应于光化辐射和/或热能量而转变回第一吸收状态,其中第一吸收状态具有50%至80%的透射率百分比,和第二吸收状态具有10%至50%的透射率百分比。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实施例1的显示元件的层堆叠构造。将玻璃板用光配向层和液晶涂料制剂(LCCF-1)涂布。
图2是根据实施例2的显示元件的层堆叠构造。将玻璃板用光配向层、液晶涂料制剂(LCCF-2)、第二光配向层和第二液晶涂料制剂(LCCF-1)涂布。
图3是根据实施例3的显示元件的层堆叠构造。将玻璃板用光配向层和液晶涂料制剂(LCCF-3)涂布。
具体实施方式
如上文所述,本发明涉及包含光致变色-二向色性化合物和二向色性化合物的显示元件,该显示元件具有第一吸收状态和第二吸收状态并且是可操作的,以响应于光化辐射而从第一吸收状态转换至第二吸收状态和响应于光化辐射和/或热能量而转变回第一吸收状态,其中第一吸收状态具有50%至80%的透射率百分比,和第二吸收状态具有10%至50%的透射率百分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PPG工业俄亥俄公司,未经PPG工业俄亥俄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759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