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温控制方法以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80068657.8 | 申请日: | 2018-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639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堀井重希 | 申请(专利权)人: | 栗田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5D23/19 | 分类号: | G05D23/19;C02F1/00;G05D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温 控制 方法 以及 系统 | ||
尽可能简便地提供一种能够减少送出源处的加热热量和/或冷却热量以及利用目的地处的加热热量和/或冷却热量的系统。本发明的纯水温度控制系统(1)具备:纯水制造设备(10);纯水利用设备(20);室外配管(30),其将纯水从纯水制造设备(10)送出到纯水利用设备;以及送出源温度控制装置(40),其将纯水的送出源控制为送出源目标温度。数据处理用服务器(413)构建用于根据室外配管周围的过去的气象数据和水温、流量等过去的运转实绩数据来预测UA值的模型,对该模型输入室外配管周围的最近的气象数据和运转数据来计算UA预测值。加热温度决定装置(42)根据UA预测值和纯水的利用目的地目标温度来获取纯水的送出源目标温度。加热温度决定装置(42)可以是决定加热温度和冷却温度这两者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温控制方法以及系统。更详细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水处理设备与利用该水处理设备的处理水的设备互不相同的工厂中将利用目的地温度(配管出口温度)控制在固定范围内的送出源温度(配管入口温度)的控制方法以及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以来,提供了一种用于将由纯水制造装置制造的纯水的温度控制在固定范围内的技术。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以下内容:在使通过换热器进行温度控制后的原水通过反渗透膜分离装置来制造纯水的纯水制造方法中,将利用换热器进行温度调整后的原水以控制成水位固定的方式供给至接收槽,检测接收槽内的原水的温度,根据该检测温度来使接收槽内的原水的一部分通过换热器后循环至接收槽从而将接收槽内的原水的温度控制为固定,从接收槽向反渗透膜分离装置给送原水。根据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结构,根据设置在反渗透膜分离装置的前级的接收槽内的原水温度,来使接收槽内的原水通过换热器地进行循环,从而将接收槽内的水位和温度控制为固定,由此,即使所制造的处理水(纯水)的使用量大幅变化,也能够使利用反渗透膜分离装置制造的处理水(纯水)的温度高精度地稳定在固定温度。
如果纯水的制造场所和纯水的使用场所之间的距离短,那么即使采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方法也不会产生特别的问题。然而,在精密电子设备的制造工厂等中,制造纯水的纯水制造设备与利用纯水的纯水利用设备之间有时通过大约0.5km~3km的长度的室外配管连结。在这种情况下,有时在纯水流经的配管的表面发生散热或吸热,纯水的温度在配管内发生变化。
作为纯水的温度管理,重要的是纯水在利用场所的温度,而不是纯水在制造场所的温度。因此,寻求如下一种技术:即使在纯水的制造场所与纯水的利用场所之间距离长从而在将纯水从制造场所输送至利用场所时在送水的过程中纯水的温度可能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将利用目的地的纯水温度保持固定。
图4是示出纯水制造设备和纯水利用设备位于彼此分离的场所的工厂中的纯水温度控制系统100的一例的框图。
在处于纯水制造设备110之中的纯水制造装置111中,基于工业用水等来制造纯水,并将纯水贮存在处于纯水制造设备110之中的纯水槽112中。
纯水从纯水制造设备110被输送到纯水利用设备120。在纯水制造设备110与纯水利用设备120之间设置有用于输送纯水的室外配管130。室外配管130的长度为0.5km~3km左右。
处于纯水利用设备120之中的纯水接收槽121中贮存的纯水被冷却器(与冷水的换热器)122冷却至规定温度。特别是,当利用目的地是精密电子设备的制造工厂时,需要将利用目的地的纯水温度严格控制在规定温度±0.5℃这样的范围内。此外,为了冷却至规定温度,经常要调整通过冷却器122的冷水的流量。
例如,在如夏季那样供给到纯水制造设备110的工业用水的温度高于在纯水利用设备120中利用纯水时的规定温度的情况下,无需在设置于纯水制造设备110的纯水槽112中对由纯水制造装置111制造的纯水进行蒸汽加热。然而,在如冬季那样供给到纯水制造设备110的工业用水的温度低于在纯水利用设备120中利用纯水时的规定温度的情况下,需要使用蒸汽加热器113来对由纯水制造装置111制造的纯水进行蒸汽加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栗田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栗田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6865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包含有热激发延迟荧光材料的印刷油墨及其应用
- 下一篇:冠状动脉疾病的风险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