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交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67550.1 | 申请日: | 2018-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473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5/00 | 分类号: | F01M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带娣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交换 装置 | ||
一种热交换装置,包括换热器本体(2)和调温组件(1),当流入阀腔内的油液的温度大于或者等于预定温度时,调温组件(1)的记忆弹簧(12)的弹性势能被激活,油液进入换热通道(2f)进行换热,否则,油液不经过散热组件(21)直接由旁通通道(2e)流出换热器本体(2);记忆弹簧(12)的热反应快,响应时间短,大大提高了变速器工作的性能以及使用安全性;并且记忆弹簧(12)的体积小,安装稳定性比较高,无需与其他部件配合使用,简化调温组件(1)的结构,大大缩小了调温组件(1)的体积,可以将调温组件(1)安装于板式换热器的流体入口位置,二者集成一体设计,这样无需现场安装,提高安装效率,并且大大降低了对车辆空间的占据,有利于优化整车设计。
本申请要求于2017年10月23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710992920.X、名称为“一种热交换装置”,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换热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热交换装置。
背景技术
热交换装置可以实现两种介质之间热量的传递,其主要用于需要对系统中工作流体进行温度调节的系统中,以便控制系统中工作流体的温度处于正常温度范围,满足系统正常的工作需求。
对于车辆而言,润滑油对车辆工作零部件的正常润滑是车辆安全行驶的关键。在车辆正常行驶时,润滑油通常能够满足车辆润滑的需求,但是当车辆超负荷或者在四驱模式设定在雪地行驶或者越野时,车辆在液力变矩器过渡打滑状况下行驶,则可能造成变速箱温度过高,从而导致润滑油润滑性能降低。
现有技术主要通过调温器和外部冷却装置组成的冷却流路来实现温度调节功能。通常采用换热器来对变速箱油液进行冷却,利用冷却水或者冷媒对热油进行冷却,以达到变速箱油保持在一定的工作温度范围内。调温器通常通过热动元件来控制润滑油或者冷却液的流动路径,以达到切换流体流动路径的目的。
调温器的动作快慢对车辆工作性能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交换装置,包括换热器本体和调温组件,所述换热器本体包括散热组件、流体进口、流体出口以及换热通道、旁通通道,所述散热组件形成有所述换热通道;
所述换热器本体还包括第一通道,第一通道的一端与流体进口相连通,所述调温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道,所述调温组件包括形成有阀腔的阀体,所述阀体设有均与所述阀腔连通的进口、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外部流体经所述阀体的进口流入所述换热器本体,所述阀腔内还设置有回复弹簧、记忆弹簧以及沿轴向往复滑动的阀套,所述记忆弹簧由记忆合金材料制成,所述回复弹簧和所述记忆弹簧分别位于所述阀套的两侧;
当温度低于预定温度时,所述记忆弹簧弹性功能失效,在所述回复弹簧的作用下,所述阀套处于第一位置,所述进口通过所述第二出口连通所述旁通通道;
当温度大于等于预定温度时,所述记忆弹簧的弹性势能激活,且所述记忆弹簧的弹力大于所述回复弹簧的弹力,在所述记忆弹簧与所述回复弹簧弹力差作用下,所述阀套滑动至第二位置进而关闭所述第二出口,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换热通道连通,所述进口通过所述第一出口连通所述换热通道。
当流入阀腔内的流体的温度大于或者等于预定温度时,记忆弹簧的弹性势能被激活,即记忆弹簧具有弹性,并且记忆弹簧的弹力大于回复弹簧的弹力,即记忆弹簧对阀套的弹性作用力大于回复弹簧对阀套的作用力,阀套在弹力差的作用将第二出口关闭,第一出口打开,此时进口通过阀套上设置的通道连通第一出口连通换热通道。
当流体温度降低至预定温度以下时,记忆弹簧的弹性失效,阀套在回复弹簧的回复力作用下将第一出口关闭,第二出口打开,进口再次连通旁通通道。
本发明中调温组件中记忆弹簧的热反应较快,响应时间短,且可简化调温组件的结构,并且可以将调温组件安装于板式换热器降低对车辆空间的占据,有利于优化整车设计。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675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