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强度多相钢和用于由这种多相钢制造钢带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65246.3 | 申请日: | 2018-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472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发明(设计)人: | 托马斯·舒尔茨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国沙士基达板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8/02 | 分类号: | C21D8/02;C22C38/42;C23C2/40;C21D9/46;C22C38/44;C21D9/56;C22C38/00;C22C38/02;C22C38/06;C22C38/40;C22C38/46;C22C38/48;C22C38/50;C22C38/54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3 | 代理人: | 王建国;许伟群 |
地址: | 德国萨***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强度 多相 用于 这种 钢制 造钢带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最小抗拉强度为980MPa的高强度多相钢,含有(按重量百分比计):C≥0.075~≤0.115;Si≥0.400~≤0.500;Mn≥1.900~≤2.350;Cr≥0.250~≤0.400;Al≥0.010~≤0.060;N≥0.0020~≤0.0120;P≤0.020;S≤0.0020;Ti≥0.005~≤0.060;Nb≥0.005~≤0.060;V≥0.005~≤0.020;B≥0.0005~≤0.0010;Mo≥0.200~≤0.300;Ca≥0.0010~≤0.0060;Cu≤0.050;Ni≤0.050;Sn≤0.040;H≤0.0010;剩余的为铁,包括通常与钢有关的因熔化所致的杂质在内,其中,在对由这种钢构成的冷轧带钢退火特别是连续退火时尽量宽的处理窗口方面,Mn‑Si+Cr的总含量为≥1.750%(重量)~≤2.250%(重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由在非淬火状态下最小抗拉强度为980MPa的多相钢制造钢带的方法。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采用该方法制得的钢带。
本发明尤其涉及用于制造下述构件的钢,所述钢在非淬火状态下的抗拉强度至少在980MPa的区域内,这些构件具有比如在扩孔方面改善的可成型性以及具有改善的接合性能比如焊接特性。
背景技术
激烈竞争的汽车市场不断地迫使制造商寻找解决方案,以降低车队燃油消耗和CO2-废气排放,同时保持最大程度的舒适性和乘客保护。在这里,一方面,减轻全部车辆组件的重量起到关键作用,但另一方面,在工作中以及在碰撞情况下,在高的静态和动态负荷时各个零件的尽量有益的特性也起到关键作用。
钢铁供应商通过提供高强度钢来考虑到所提出的上述任务。另外,通过提供具有较小钢板厚度的高强度钢,可以减轻车辆组件的重量,且零件性能相同,甚至可能有所改善。
除了所要求的减轻重量外,这些新开发的钢还必须满足有关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以及烘烤-硬化-指数的高材料要求,以及对韧性、耐边缘开裂性、改善的弯曲角度和弯曲半径、能量吸收及关于加工硬化效果和烘烤-硬化-效果的规定的固化的高的零件要求。
还必须保证良好的加工性。这既涉及到汽车制造商的工艺,例如冲压和成型、可选的热调质和随后的可选回火、焊接和/或表面后处理如磷化和KTL-喷漆,又涉及到原材料供应商的制造工艺,例如通过金属的或有机的涂层进行表面调处。
也日益要求改善连接特性,其形式例如为更好的通常的焊接性,如在电阻点焊时更大的可用的焊接区域,在机械应力下改善的焊缝失效特性(断裂模式),以及对延迟的氢脆性(即延迟的无断裂)的足够抵抗力。这同样适用于在管路制造中高强度钢焊接特性,例如采用高频感应焊接工艺(HFI)来制造这些管路。
扩孔能力是一种材料特性,它描述了材料在成型操作时在靠近边缘的区域中例如在拉环时抵抗裂纹产生和裂纹扩展的能力。
扩孔试验例如在ISO 16630中进行了规范性规定。然后,使用芯轴把预制的例如在钢板中冲制成的孔扩大。测量参数是参照初始直径的孔直径变化,其中,在孔的边缘出现穿过钢板的第一个裂纹。
改进的耐边缘开裂性意味着提高了钢板边缘的成型能力,并且可以通过提高的扩孔能力来描述。这一事实的已知同义词是“低边缘裂纹”(LEC)或“高孔扩展”(HHE)下以及
弯曲角度描述了一种材料特性,该特性给出了在具有主要弯曲分量的成型操作中(例如在折叠时)或者也在碰撞载荷下的材料性能结论。增大的弯曲角度因此提高了乘客舱的安全性。
对弯曲角(α)的确定例如通过VDA 238-100中的小板弯曲试验予以规范性规定。
上述特性对于具有非常复杂的形状的零件很重要。
改善的可焊接性公知地尤其通过降低碳当量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国沙士基达板材有限公司,未经德国沙士基达板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652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附加信号融合超声的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层叠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