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强度多相钢和用于由这种多相钢制造钢带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65246.3 | 申请日: | 2018-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472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发明(设计)人: | 托马斯·舒尔茨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国沙士基达板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8/02 | 分类号: | C21D8/02;C22C38/42;C23C2/40;C21D9/46;C22C38/44;C21D9/56;C22C38/00;C22C38/02;C22C38/06;C22C38/40;C22C38/46;C22C38/48;C22C38/50;C22C38/54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3 | 代理人: | 王建国;许伟群 |
地址: | 德国萨***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强度 多相 用于 这种 钢制 造钢带 方法 | ||
1.一种由在非淬火状态下最小抗拉强度为980MPa的多相钢制造钢带的方法,其中多相钢按重量百分比计含有:
C≥0.075~≤0.115
Si ≥0.400~≤0.500
Mn ≥1.900~≤2.350
Cr ≥0.250~≤0.400
Al ≥0.010~≤0.060
N≥0.0020~≤0.0120
P≤0.020
S≤0.0020
Ti ≥0.005~≤0.060
Nb ≥0.005~≤0.060
V≥0.005~≤0.020
B≥0.0005~≤0.0010
Mo ≥0.200~≤0.300
Ca ≥0.0010~≤0.0060
Cu ≤0.050
Ni ≤0.050
Sn ≤0.040
H≤0.0010
剩余的为铁,包括通常与钢有关的因熔化所致的杂质在内,其中,在对由这种钢构成的冷轧带钢连续退火时尽量宽的处理窗口方面,Mn-Si+Cr的总含量按重量百分比计为≥1.750%~≤2.250%,
其特征在于,由所述多相钢在板坯状态下产生粗轧带钢,随后由所述粗轧带钢以要实现的热轧带钢最终厚度在奥氏体范围内以高于Ar3的最终轧制温度对钢带予以热轧,以高于贝氏体起始温度的卷取温度情况下进行卷取,并且由预先确定的板坯厚度和预先选择的具有确定的但可变的厚度的粗轧带钢,以72%~87%的轧制度和待实现的最终厚度热轧具有相同厚度的热轧带钢,由所述热轧带钢冷轧出具有待实现的最终厚度的冷轧带钢,
为了产生所要求的多相组织,在连续退火期间把冷轧至最终厚度的钢带加热至在700~950℃范围内的温度;然后以在15~100℃/s之间的冷却速度把退火的钢带从退火温度冷却至300~500℃的第一中间温度,随后以在15~100℃/s之间的冷却速度冷却至160~250℃的第二中间温度,之后以2~30℃/s的冷却速度借助空气把钢带冷却,直至达到室温;或者以在15~100℃/s之间的冷却速度从第一中间温度冷却至室温;
或者,为了产生所要求的多相组织,在连续退火期间把冷轧至最终厚度的钢带加热至在700~950℃范围内的温度,随后冷却至400~470℃的温度,其中,在进入到熔池中之前暂停冷却,然后予以热浸镀,且在热浸镀之后以在15~100℃/s之间的冷却速度继续冷却至200~250℃的中间温度,随后以2~30℃/s的冷却速度借助空气把钢带冷却,直至达到室温;
或者,为了产生所要求的多相组织,在连续退火期间把冷轧至最终厚度的钢带加热至在700~950℃范围内的温度,随后冷却至200~250℃的中间温度,并且在进入到熔池中之前保持该温度长达1~20s,随后又把钢带加热至400~470℃的温度,然后予以热浸镀,且在进行热浸镀之后以在15~100℃/s之间的冷却速度进行重新冷却,直至200~250℃的中间温度,随后以2~30℃/s的冷却速度借助空气冷却至室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所选择的具有确定厚度的主热轧带钢,或者由所选择的具有不同厚度的热轧带钢,以10%~70%的冷轧度产生具有要实现的最终厚度的冷轧带钢。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连续退火中,采用由直接燃烧炉区(NOF)和辐射管式炉(RTF)组成的设备配置,退火时的氧化电位会因NOF中的小于4%体积含量的CO-含量而提高,其中,在RTF内根据如下方程式设定用于铁的还原性的炉气氛的氧分压:
-18Log pO2≥-5*Si-0.3–2.2*Mn-0.45-0.1*Cr-0.4-12.5*(-ln B)0.25
其中,Si、Mn、Cr、B表示钢中相应的按重量百分比计的合金份额,pO2表示以mbar为单位的氧分压,为避免带钢氧化,在即将浸入熔融池之前,将气体气氛的露点设定为-30℃或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国沙士基达板材有限公司,未经德国沙士基达板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6524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附加信号融合超声的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层叠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