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机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57241.6 | 申请日: | 2018-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525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7 |
发明(设计)人: | 丸山正幸;福山健一;樋口英也;小泉和则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K3/50 | 分类号: | H02K3/5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陈伟;周丽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机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机(1),其具有布线部件(20a、20b)、在定子(11)的内周侧配置的环状的内壳(10)及在布线部件(20a、20b)的周围形成的布线固定部件(2)。在内壳(10)的外周缘部形成有在一端面开口并沿轴向延伸的纵孔(凹部)(10a、10d),在纵孔的内周面形成有层差(卡定部)(12)。在布线部件(20a、20b)分别穿插在纵孔(10a、10d)中时,布线固定部件(2)卡定于层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机,特别涉及与电动机的线圈连接的引线等布线的安装构造的改良。
本申请基于2017年9月19日提出的日本特愿2017-178756号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引用在本申请中。
背景技术
关于电动机例如提出了以下构造:如图7所示,将固定布线32的布线固定部件33按压插入对中空圆环状的内壳30的外周面进行切缺而形成的凹部31中,并利用螺栓34固定该布线固定部件33(参见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4409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这样的现有技术需要用于固定金属件的螺栓或螺孔以及用于配置金属件及螺栓等部件的空间且部件数量也增多
本发明的方案的目的在于,提供部件数量较少且能够提高布线等安装作业的效率的电动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方案的电动机的特征在于,具有:布线部件;环状的内壳,其配置在定子的内周侧;以及布线固定部件,其形成在所述布线部件的周围,在所述内壳的外周缘部形成有在一端面开口且沿轴向延伸的纵孔,在所述纵孔的内周面形成有层差,在所述布线部件穿插在所述纵孔中时,所述布线固定部件卡定于所述层差,以防止所述布线部件从所述内壳脱出。
本发明另一方案的电动机包括:壳体;布线部件,其与收容在所述壳体中的电气部件连接;以及布线固定部件,其设置在所述布线部件的外表面,所述壳体具有:凹陷,其沿所述布线部件的轴向延伸设置,具有包围所述布线部件的一部分及所述布线固定部件的壁面;以及止动部,其设置在所述壁面,限制所述布线固定部件的所述轴向的移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方案,能够提供部件数量较少且布线等安装作业效率高的电动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的轴向剖视图。
图2是电动机的要部立体图,(a)示出在内壳的解析器侧收纳布线前的状态,(b)示出在内壳的解析器侧收纳布线后的状态。
图3是图2中示出的要部的示意性局部放大图,(a)及(b)示出在内壳的解析器侧收纳布线前的状态,(c)及(d)示出在内壳的解析器侧收纳布线后的状态。
图4是示出在内壳的马达侧收纳布线前的状态的电动机的要部立体图。
图5是示出在内壳的马达侧收纳布线后的状态的电动机的要部立体图。
图6是图5中示出的要部的示意性局部放大图,以假想线示出收纳前的布线。
图7是示出在现有技术的电动机中利用布线固定部件将布线固定于内壳时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电动机的一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能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进行设计变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精工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精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572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乘员检测系统、感测垫和电开关
- 下一篇:用于监测制造过程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