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磷和氮的回收系统、利用其的磷和氮的回收方法及确定氧化镁的最佳注入浓度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54964.0 | 申请日: | 2018-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512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发明(设计)人: | 金元载;郑镇弘;林铉满;安光镐;张香莲;朴娜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国建设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C02F1/66;C02F1/24;C02F11/127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金成哲;宋海花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收 系统 利用 方法 确定 氧化镁 最佳 注入 浓度 | ||
1.一种磷和氮回收系统,其包含:
晶体形成槽,向待处理水供给形成磷和氮晶体时所需的试剂以及大小不同的气泡,形成所述磷和氮晶体;
前处理槽,将所述待处理水进行前处理后供给于所述晶体形成槽;
试剂储存槽,将所述试剂供给于所述晶体形成槽;
风机,为了将大小不同的所述气泡分别供给于所述晶体形成槽,分支为第一空气供给管道和第二空气供给管道来供给空气;以及
晶体回收器,与所述晶体形成槽连接,将由所述晶体形成槽形成而排出的所述磷和氮晶体回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磷和氮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晶体形成槽在接收从所述第一空气供给管道供给的大小不同的所述气泡中、大小相对大的大气泡的同时,使所述待处理水和所述试剂混合而形成晶核之后,在接收从所述第二空气供给管道供给的大小不同的所述气泡中、大小相对小的小气泡的同时,使所述晶核生长为所述磷和氮晶体而形成所述磷和氮晶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磷和氮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空气供给管道通过以0.5至5.0kgf/cm2的压力供给空气来将平均直径为1mm以上的所述大气泡供给于所述晶体形成槽,
所述第二空气供给管道通过以1.0至4.0kgf/cm2的压力供给空气来将平均直径小于1mm的所述小气泡供给于所述晶体形成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磷和氮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晶体形成槽包含:
空气上浮混合部,在下部具备待处理水供给管道、试剂供给管道和第一空气供给管道,以使所述待处理水和所述试剂借助所述大气泡混合而形成晶核,所述待处理水供给管道用于从所述前处理槽供给所述待处理水,所述试剂供给管道用于从所述试剂储存槽供给所述试剂,所述第一空气供给管道用于供给所述大气泡;
晶体生长部,在下部具备用于供给所述小气泡的所述第二空气供给管道,以使所述晶核借助所述小气泡生长为所述磷和氮晶体,并且提供所述晶核生长为所述磷和氮晶体的空间;
沉淀分离部,形成于所述晶体生长部的外围,以使通过所述晶体生长部生长的所述磷和氮晶体在沉淀的同时与包含悬浮物质的污泥分离;
沉淀储存部,储存通过所述沉淀分离部分离的所述磷和氮晶体;以及
排出部,形成于所述沉淀储存部的一侧而使储存于所述沉淀储存部的所述磷和氮晶体排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磷和氮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处理槽是在将高分子天然絮凝剂注入至所述待处理水而使固体物质SS絮凝和沉淀后向所述晶体形成槽供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磷和氮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剂储存槽向所述晶体形成槽供给包含氧化镁(MgO)的所述试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磷和氮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供给于所述晶体形成槽的所述氧化镁使镁离子与所述待处理水所包含的磷的摩尔比、即Mg/P为1.0至2.0,或者使所述镁离子和待处理水所包含的磷相对于氨氮摩尔浓度的摩尔比、即Mg2+和PO4-P/NH4-N为1.2至1.5。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磷和氮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晶体回收器包含:
流入部,使包含所述磷和氮晶体和所述污泥中未被分离的一部分的流体沿切线方向高压流入;
晶体分离部,使通过所述流入部流入的所述流体形成涡流,从而利用离心力将一定大小以上的所述磷和氮晶体从所述流体分离;
晶体排出部,将由所述晶体分离部分离的所述磷和氮晶体排出;以及
流出部,沿所述涡流的相反方向形成反涡流,使分离了所述磷和氮晶体的剩余所述流体流出,
所述流出部的直径大于所述流入部的直径,且所述晶体排出部的直径小于所述流入部的直径,从而根据粒径和比重来诱导晶体的选择性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国建设技术研究院,未经韩国建设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5496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