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向内燃机供给燃料的泵单元在审
申请号: | 201880039666.4 | 申请日: | 2018-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704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M·A·扬努齐;J·克努斯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59/44 | 分类号: | F02M59/44;F02M37/00;F04B53/04;F02M55/00;F02M59/46 |
代理公司: | 72002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家新 |
地址: | 德国斯***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出通道 泵单元 进入阀 进入孔 压缩室 连通 内燃机供给燃料 活塞 柴油燃料 滑动泵 收集室 渗出 中压 容纳 燃料 上游 封闭 外部 | ||
一种用于向内燃机供给燃料、特别是柴油燃料的泵单元;所述泵单元包括:头部(2),在头部(2)内沿轴线(A)形成用于容纳滑动泵送活塞(4)的缸;进入阀(8),其位于进入室(9)和压缩室(10)之间的进入孔内,进入室和压缩室分别相应地处于进入孔的上游和下游;塞(11),其在进入阀的区域中压靠头部(2),用于封闭进入室;内部排出通道(15),其形成在头部中并且在一端处连通到收集室(14),用于收集沿着缸渗出的燃料,并且在另一端处连通到形成在塞(11)中的外部排出通道(16)。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向内燃机供给燃料、优选是柴油燃料的泵单元。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用于向内燃机供给燃料、优选是柴油燃料的泵单元包括头部,在头部内形成至少一个用于容纳相关联的滑动泵送活塞的缸。泵送活塞的一端、特别是相对于泵单元的内端连接到致动器,通常是致动活塞运动的凸轮轴。合适的弹簧被提供用于保持轴压靠相应的致动器。随着沿着缸的往复运动,活塞执行进入冲程以及压缩冲程,在进入冲程期间燃料被吸入缸内,在压缩冲程期间滞留在缸内的燃料被压缩。缸的执行压缩的部分称为压缩室。通常,燃料通过进入孔进给到缸中,同时沿横向孔或输送孔进行压缩燃料的排出。头部的用于接收必须输送到缸的燃料的外部部分称为进入室,其通过密封地固定在头部上的合适的塞或封闭件在外部封闭。沿着进料孔或输送孔存在合适的阀门,用于调节正确的燃料流量。在头部外部,输送阀优选地借助于设置有多个喷射器的共用集管连接到发动机。
借助于进入阀连接到缸的进入室与进入通道连通,用于借助于低压泵(通常是齿轮泵)从燃料箱吸入燃料。泵单元还包括过滤系统,例如在进入室入口处的环形过滤器,用于保护高压泵的部件免受由低压泵供给的燃料中存在的杂质的影响。
活塞在缸内滑动的润滑借助于在活塞和缸之间从压缩室渗出到活塞与凸轮轴相互作用的缸底部的燃料本身确保。由于该凸轮轴由油浴润滑,所以缸底部必须设置有密封件,该密封件能够防止下方的油与积聚在缸底部的渗出燃料之间的接触。
另外,积聚在缸底部的这种渗出燃料必须周期性地从缸中移除,因为它的高温会损坏精确定位在缸底部的密封件。
根据现有技术,积聚在缸底部的渗出燃料再次被供给到进入室。为此目的,特殊通道形成在头部中并将进入室连通到缸底部处的燃料收集室。
上述这种已知的解决方案具有许多限制,特别是至少两个缺点。第一个缺点在于,由于与来自缸底部处的收集室的热燃料混合,进入室中的燃料温度升高。进入室内温度的这种增加降低了头部以及缸底部的密封件的效率和可靠性。第二个缺点在于,存在于进入室中的压力峰传播到缸底部处的燃料收集室,直接影响是降低燃料的再循环效率。作为该缺点的间接影响,导致缸底部温度的升高,从而可能损坏密封件和头部。
基于该现有技术,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克服上述问题的创新型泵单元。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向内燃机供给燃料、特别是柴油燃料的泵单元。该泵单元包括:
-头部,在头部内沿轴线A形成用于容纳滑动泵送活塞的缸;
-进入阀,其位于进入室和压缩室之间的进入孔内,进入室和压缩室分别相应地处于进入孔的上游和下游;
-塞,其在进入阀的区域中压靠头部,用于封闭进入室;
-内部排出通道,其形成在头部中,并且在一端处连通到用于收集沿着缸渗出的燃料的收集室,在另一端处连通到形成在塞中的外部排出通道。
有利地,以这种方式,积聚在收集室内的热燃料不会排出到进入室中,从而避免了进入室内的过热和从进入室到收集室的压力峰的传递。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外部排出通道被配置成在泵单元外部或在泵单元内部在进入室上游排出燃料。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未经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396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