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化学液体注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38643.1 | 申请日: | 2018-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535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根本茂;斋藤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根本杏林堂 |
主分类号: | A61M5/168 | 分类号: | A61M5/168;A61M5/145;A61M36/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化学 液体 注入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可以容易地设置与要摄像的区域和目的相对应的各种注入条件的化学液体注入装置。化学液体注入装置(100)包括:两个活塞驱动机构(130a、130b),用于分别操作填充有第一化学液体和第二化学液体的注射器;输入单元(503),用于接收数据的输入;以及注入控制单元(101),用于控制活塞驱动机构(130a、130b)的操作。注入控制单元(101)设置有按多个注入阶段进行注入操作的多段注入模式。在多段注入模式中,注入控制单元(101)被配置为:针对多个注入阶段中的各注入阶段,接收第一化学液体和第二化学液体的混合比例的输入;设置第一化学液体和第二化学液体的注入条件,使得按所接收到的混合比例注入第一化学液体和第二化学液体;以及根据所设置的注入条件来控制驱动机构(130a、130b)的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注入诸如注射器等的容器中所填充的化学液体的化学液体注入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医疗用诊断摄像设备,已知有CT(计算机断层扫描)扫描器、MRI(磁共振成像)设备、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设备、超声波诊断设备和血管造影设备(血管造影)等。在使用上述的摄像设备时,可以使用化学液体注入装置将诸如造影剂或生理盐水等的化学液体注入到患者体内。
特别地,近年来的使用化学液体注入装置的血管造影技术随着X射线设备、导管和造影剂等的开发,已从传统的图像诊断向使用诊断摄像设备的治疗技术(IVR:Interventional Radiology(介入放射))发展。考虑各过程,该过程可分为使用导管的化学液体的局部注入(动脉注入)、血管的栓塞、血管的扩张和开放。对象包括肿瘤、出血和血管损伤等。对于肿瘤,存在抗癌药的动脉内注入以及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对于出血,存在血管收缩剂的连续动脉灌注术以及动脉栓塞术,并且对于血管损伤,存在血栓溶解术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
在目前积极进行的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中,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正迅速发展。PTCA可大致分为球囊导管、粥样斑块切除术(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切除术)和支架植入。从血管造影的演变的背景,要求通过选择性地对直接连接至头部、胸部(包括心脏)、腹部和下肢中的器官和病变的各种血管进行摄像或者对相同血管进行多次摄像(从而确认复杂的血管路径、改变摄像角度以知晓血管的前后关系、对注入条件进行微调以使得导管不能被移除、以及在治疗之后进行检查),来进行可靠的治疗以及诊断摄像。
在这样的背景下,能够获取与CT设备的断层图像相同的断层图像的血管造影设备已投入实际使用。结果,即使在血管造影设备的检查期间需要CT断层图像,也可以仅通过血管造影设备获得期望的图像。因此,期待未来进一步增加组合了这种血管造影和断层成像的检查和治疗。
如上所述,使用血管造影设备的检查与CT检查和MR检查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根据血管区域适当地调整造影剂的浓度和流速的同时,重复注入造影剂。
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血管造影所用的化学液体注入装置的示例。该化学液体注入装置例如用于导管血管造影。在导管方法中,导管在不会切开皮肤的情况下,通过导丝被经皮引入血管(动脉)中。然后,在导管的远端位于目标血管的起始部的附近之后,使化学液体注入装置工作以使用预定的注入方案注入造影剂,并且使用摄像设备进行连续摄像。结果,将表示造影后的血管的图像显示在预定的显示器上,并且医生在观看该图像的同时进行诊断和治疗。
作为血管造影所用的化学液体注入装置,例如,如在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已知有包括注入头和控制台的设备。血管造影所用的注入头具有与CT检查和MR检查所用的注入头有所不同的以下特征。也就是说,血管造影具有由于通过引入血管中的细长导管注入化学液体、因而注入压力变得非常高的特征。因此,许多注射器被配置为以注射器放置在保护罩等中的状态附接至注入头。这不同于注射器是直接安装或者经由保持注射器的一部分的适配器来安装的、CT检查或MR检查所用的注入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根本杏林堂,未经株式会社根本杏林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386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