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互连的可偏转板件和节点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38277.X | 申请日: | 2018-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198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约翰·拉塞尔·巴克内尔;亚哈·纳吉·艾尔·那加;安东尼奥·伯纳德·马丁内斯;斯图亚特·保罗·梅西 | 申请(专利权)人: | 戴弗根特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4/106 | 分类号: | B29C64/106;B33Y80/00;B29C64/153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王瑞朋;胡彬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互连 偏转板 节点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涉及一种包括具有插槽的增材制造的节点的设备。该设备包括与节点互连的板件。该板件包括相对的表面层和表面层的至少一部分之间的芯部。插槽接合板件的端部部分,并使板件的端部部分上的表面层成形。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7年6月7日提交的题为“互连的可偏转板件和节点及其制造方法(AN INTERCONNECTED DEFLECTABLE PANEL AND NODE AND METHODS FOR PRODUCINGSAME)”的美国专利申请No.15/616,620号的权益,其明确地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用于将板件互连到节点的技术,更具体地涉及用于打印具有锥形插槽的节点以及通过使板件变形以与锥形节点的形状一致来互连板件的增材制造技术。
背景技术
增材制造(AM)过程包括一种或更多种材料的逐层堆积,以制造三维物体。AM技术能够通过多种材料制造复杂的部件。通常,独立式物体是由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模型制造的。使用CAD模型,AM过程可以通过使用激光束烧结或熔化粉末材料(然后将粉末颗粒结合在一起)来创建实体三维物体。在AM过程中,不同的材料或材料的组合,比如工程塑料、热塑性弹性体、金属和陶瓷,可以用于创建独特形状的三维物体。
存在若干不同的打印技术。一种这样的技术被称为选择性激光熔化。选择性激光熔化涉及在低于粉末材料的熔点的温度下熔融(凝聚)粉末的颗粒。更具体而言,激光扫描粉末床并在期望结构的位置使粉末熔化在一起,并避免扫描切片数据指示不打印任何东西的区域。该过程可以重复数千次,直到形成期望的结构,在此之后由制作者移除打印零件。
随着AM过程继续改进,更复杂的机械制造商开始研究在他们的设计中使用增材制造的零件的益处。这是因为,以低成本实现高效和有效的制造过程是许多行业制造部门的永恒目标。例如,汽车工业、飞机制造和涉及运输结构的组装的其它行业一直在致力于成本节约优化,并寻找改善制造过程的机会。将具有各种形状的部件结合在一起是这样一个被证明难以优化的领域。例如,常规的制造过程提供简单的内部几何形状,比如没有附加特征的矩形。这些简单的内部结构限制了可以被互连的部件的构造。因此,这种制造过程的实际范围有限,因为它们不能有效地用于生产具有提供新的和不同的特征及能力的潜力的复杂几何结构。
三维打印或AM过程的最新进展为以相对有竞争力的成本构建各种各样的简单到非常复杂的零件提供了新的机会。使用AM,可以打印具有独特内部结构的部件,这在结合部件时可以提供更多选择。然而,这些独特的形状对能够变形以适配更复杂内部结构的形状的结合部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独特挑战。例如,插槽连接需要内部适配,而这种内部适配对于常规制造厂的焊工而言在外部是看不到的。因此,难以将具有独特内部结构的插槽部件结合至可变形部件。
发明内容
下文将参考三维打印技术更全面地描述用于将增材制造的节点结合至部件的技术的若干方面。
该设备的一个方面包括具有插槽的增材制造的节点。该设备包括与节点互连的板件。该板件包括相对的表面层和表面层的至少一部分之间的芯部。插槽接合板件的端部部分,并使板件的端部部分上的表面层成形。
一种方法的一个方面包括通过增材制造打印具有插槽的节点。该方法将板件与节点互连。该板件包括相对的表面层和表面层的至少一部分之间的芯部。该方法使插槽与板件的端部部分接合。通过插槽,该方法使板件的端部部分上的表面层成形。
应该明白的是,根据以下详细描述,具有增材制造的节点共同打印互连件的其它方面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变得显而易见,其中仅通过图示示出并描述了几个实施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的是,具有增材制造的节点的共同打印互连件能够具有其它和不同的实施例,并且其若干细节能够在各种其它方面进行修改,所有这些都不背离本发明。相应地,附图和详细描述本质上被认为是示例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戴弗根特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戴弗根特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3827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