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冲压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38166.9 | 申请日: | 2018-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408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北山哲士;野田拓也;宫坂卓嗣;野口敬广;河本基一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小松产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1D22/00 | 分类号: | B21D22/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佟胜男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冲压 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冲压系统具备冲压部和对冲压部进行控制的控制器。控制器包括:载荷模式生成部,其生成多个载荷模式;评价输入部,其输入按照多个载荷模式通过冲压部成形的多个成形品各自的品质评价;以及最佳载荷模式设定部,其基于由评价输入部输入的多个品质评价设定最佳的载荷模式。最佳载荷模式设定部具有:响应曲面生成部,其根据基于多个载荷模式和多个品质评价的评价值数据,以将设计变量设为载荷模式时的评价值数据为目标函数,创建该目标函数的响应曲面;以及最优化计算部,其通过最优化来求出该响应曲面的目标函数的最优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冲压系统及冲压装置的控制方法,特别是涉及伺服模具缓冲部等的载荷模式控制。
背景技术
使用利用伺服马达控制模具缓冲部并能够任意变更载荷的伺服模具缓冲部,能够通过使冲压成形中的模具缓冲部载荷变化来提高成形品的品质。
但是,对于谋求最佳模具缓冲部载荷的变化,需要大量试验和大量劳力。
另一方面,在日本特开2016-200901号公报中,提出了通过规定材料的参数的最优化来创建保持最佳的材料特性的构造物的近似模型的方式。
以往,在使用最优化方法时,大多同时使用解析工具。
在使用解析工具的情况下,存在为了减小解析误差而必须精通解析工具且难以高精度地设定最佳的载荷模式的课题。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20090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的方式高效地设定载荷模式的冲压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一个方案的冲压系统具备冲压部和对冲压部进行控制的控制器。控制器包括:载荷模式生成部,其生成多个载荷模式;评价输入部,其输入按照多个载荷模式通过冲压部成形的多个成形品各自的品质评价;以及最佳载荷模式设定部,其基于由评价输入部输入的多个品质评价设定最佳的载荷模式。最佳载荷模式设定部具有:响应曲面生成部,其根据基于多个载荷模式和多个品质评价的评价值数据,以将设计变量设为载荷模式时的评价值数据为目标函数,创建该目标函数的响应曲面;以及最优化计算部,其通过最优化来求出该响应曲面的目标函数的最优解。
一个方案的冲压系统具备冲压部和对冲压部进行控制的控制器。控制器包括:速度模式生成部,其生成冲压部的滑动件的多个速度模式;评价输入部,其输入按照多个速度模式通过冲压部成形的多个成形品各自的品质评价;以及最佳速度模式设定部,其基于由评价输入部输入的多个品质评价设定最佳的速度模式。最佳速度模式设定部具有:响应曲面生成部,其根据基于多个速度模式和多个品质评价的评价值数据,以将设计变量设为速度模式时的评价值数据为目标函数,创建该目标函数的响应曲面;以及最优化计算部,其通过最优化来求出该响应曲面的目标函数的最优解。
发明效果
冲压系统及冲压装置的控制方法能够以简单的方式高效地设定载荷模式。
附图说明
图1是基于实施方式的冲压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说明基于实施方式的控制部34及其周边部的图。
图3是说明基于实施方式的向载荷模式生成部110输入的条件的图。
图4是说明基于实施方式的载荷模式生成部110生成的载荷模式的生成方式的图。
图5是说明基于实施方式的多个载荷模式的图。
图6是说明基于实施方式的试样的一例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小松产机株式会社,未经小松产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381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