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近红外线吸收玻璃在审
申请号: | 201880031895.1 | 申请日: | 2018-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216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7 |
发明(设计)人: | 永野雄太;村田哲哉;高山佳久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3C4/08 | 分类号: | C03C4/08;C03C3/16;C03C3/17;G02B5/22 |
代理公司: | 11322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龙淳;程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近红外线 玻璃 吸收 光学特性 光学装置 耐失透性 薄型化 耐候性 含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近红外线吸收玻璃,其能够使光学装置薄型化,并且即使在不含氟的情况下,耐候性、耐失透性和光学特性的各特性也优异。该近红外线吸收玻璃的特征在于,以质量%计,含有P2O5 20~80%、RO(其中,R为选自Mg、Ca、Sr和Ba中的至少一种)1~50%、MgO 0.1~30%、Na2O 0~15%、K2O 0以上且小于14%、和CuO 0.1~30%,上述近红外线吸收玻璃的厚度在0.25mm以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选择性地吸收近红外线的近红外线吸收玻璃。
背景技术
通常,在数码相机和智能手机等光学装置内的照相机部分,为了修正CCD或CMOS等固态摄像元件的可见度,使用近红外线吸收玻璃。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含氟的磷酸类的近红外线吸收玻璃。氟的提高耐候性的效果高,所以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近红外线吸收玻璃的耐候性优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8329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由于氟成分是环境负荷物质,所以近年来其使用受到限制。但是,在不含氟成分的情况下,难以提高耐候性,当想要改善耐候性时,容易发生耐失透性或光学特性等降低等的不良状况。另外,近年来,强烈需求光学装置的薄型化,需要使近红外线吸收玻璃变薄,但制作薄的近红外线吸收玻璃时需要更高的耐失透性。
鉴于以上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光学装置薄型化、并且即使在不含氟的情况下耐候性、耐失透性和光学特性的各特性也优异的近红外线吸收玻璃。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近红外线吸收玻璃的特征在于,以质量%计,含有P2O5 20~80%、RO(其中,R为选自Mg、Ca、Sr和Ba中的至少一种)1~50%、MgO 0.1~30%、Na2O 0~15%、K2O 0以上且小于14%、和CuO 0.1~30%,该近红外线吸收玻璃的厚度为0.25mm以下。
本发明的近红外线吸收玻璃中,将提高耐失透性的RO规定为1%以上、将降低耐失透性的Na2O规定为15%以下、将K2O规定为小于14%,由此实现高的耐失透性。因此,在能够高效地制造厚度小的红外线吸收玻璃的下拉法、多级拉伸法等容易伴随失透的成型方法中也适用。
本发明的近红外线吸收玻璃中,优选以质量%计还含有Al2O3 0~19%、ZnO 0~13%。
本发明的近红外线吸收玻璃优选不含氟成分。在此,“不含氟成分”是指不有意地包含,不排除不可避免的杂质的混入。具体而言,是指氟成分的含量在1000ppm以下。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使光学装置薄型化、并且即使在不含氟的情况下耐候性、耐失透性和光学特性的各特性也优异的近红外线吸收玻璃。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近红外线吸收玻璃含有:P2O5 20~80%、RO(其中,R为选自Mg、Ca、Sr和Ba中的至少一种)1~50%、MgO 0.1~30%、Na2O 0~15%、K2O 0以上且小于14%、和CuO 0.1~30%。以下,对如上所述限定玻璃组成的理由进行说明。其中,在以下的有关各成分的含量的说明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是指“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318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玻璃重力弯曲的支撑件
- 下一篇:硬涂覆的玻璃陶瓷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