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透明物品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22327.5 | 申请日: | 2018-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624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5 |
发明(设计)人: | 梶冈利之;池上耕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B5/02 | 分类号: | G02B5/02;B32B7/023;B32B9/00;C03C17/25 |
代理公司: | 上海和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9 | 代理人: | 尹洪波 |
地址: | 日本滋贺县***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明 物品 | ||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可抑制防眩光面等粗面状的凹凸面的闪光的透明物品。透明物品具备透明基材、以及设置在透明基材中的至少一个面上的粗面状的凹凸面。凹凸面以20μm以上的横向空间周期测定的表面粗糙度Sq为50nm以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防眩光面等粗面状的凹凸面的透明物品。
背景技术
从提高显示装置的可见性的方面出发,有人提出了使配置在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的透明物品的表面为粗面状的防眩光面的提案。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通过将设于透明玻璃板的表面的防眩光面的表面粗糙度Sq(RMS表面粗糙度)设定在特定的范围,可抑制闪光(Sparkle)(因闪光现象所致的耀眼(ぎらつき))。具体地说,其中公开了,通过使以40μm~640μm的横向空间周期的范围测定的最高300nm的第1表面粗糙度Sq(S1)与以小于20μm的横向空间周期的范围测定的第2表面粗糙度Sq(S2)之比(S1/S2)小于3.9,可抑制闪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01337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具有如下倾向:显示装置的清晰度越高,配置在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的透明物品的闪光越容易显著。因此,随着显示装置的高清晰化,对透明物品也要求更高的闪光抑制效果。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可抑制防眩光面等粗面状的凹凸面的闪光的透明物品。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发现,在防眩光面等粗面状的凹凸面中,在以20μm以上的横向空间周期测定的表面粗糙度Sq为50nm以下的情况下,可显著抑制透明物品的闪光。
即,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透明物品具备透明基材、以及设置在上述透明基材的至少一个面上的粗面状的凹凸面,上述凹凸面以20μm以上的横向空间周期测定的表面粗糙度Sq为50nm以下。
优选上述透明物品的上述凹凸面以20μm以上的横向空间周期测定的表面粗糙度Sq为5nm以上。
优选上述透明物品的上述凹凸面在未滤波下测定的表面粗糙度Sq为26nm以上。需要说明的是,在未滤波下测定是指在未使用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等滤波器的情况下进行测定。
优选上述透明物品的上述凹凸面在未滤波下测定的表面粗糙度Sq为50nm以上。
优选上述透明物品的上述凹凸面以20μm以上的横向空间周期测定的表面粗糙度Sq为26nm以下、且在未滤波下测定的表面粗糙度Sq小于50nm。
优选上述透明物品的上述凹凸面由含有选自SiO2、Al2O3、ZrO2、TiO2中的至少一种的凹凸层构成。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透明物品,能够抑制防眩光面等粗面状的凹凸面的闪光。
附图说明
图1是透明物品的说明图。
图2是闪光值的测定方法的说明图。
图3是图案掩模的说明图。
图4是示出Sq[≧20μm]与闪光值的关系的图。
图5是示出表面粗糙度Sq之比与闪光值的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2232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眩性膜以及显示装置
- 下一篇:光学元件以及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