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打捆机的打结器系统的改进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09087.5 | 申请日: | 2018-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342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发明(设计)人: | K·内耶特;G·F·阿尔瓦雷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凯斯纽荷兰(中国)管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F15/14 | 分类号: | A01F15/14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莫戈 |
地址: | 200131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打捆 打结 系统 改进 | ||
1.一种用于执行打捆机的打结器循环的打结器系统,所述打结器循环包括至少第一结形成循环和第二结形成循环,所述打结器系统包括:
针(11),配置为用于递送针捆绳;
折转臂(31),配置为用于递送折转捆绳;
钩镰组件,包括钩镰(100),所述钩镰具有下唇部(102)和相对于下唇部(102)可枢转地安装的上唇部(101),所述钩镰(100)围绕旋转轴线(106)可旋转地安装;
驱动装置,适于使所述钩镰(100)在所述第一结形成循环期间围绕其旋转轴线(106)执行至少第一完整旋转,并且在所述第二结形成循环期间围绕其旋转轴线(106)执行第二完整旋转,
其特征在于,所述钩镰组件配置为在所述第一完整旋转和所述第二完整旋转中的至少一个的第一角度范围内使所述上唇部(101)移动远离所述下唇部(102)并且在第二角度范围内使所述上唇部(101)移动远离所述下唇部(102),其中,所述第一角度范围位于0°和160°之间的范围内,所述第二角度范围位于160°和360°之间的范围内,其中,所述钩镰组件包括凸轮表面(110),并且其中,所述钩镰(100)设置有与所述凸轮表面(110)接触的凸轮从动件,其中,所述凸轮表面(110)设置有第一和第二凸轮(111、112),所述第一和第二凸轮配置为用于在所述第一完整旋转期间和在所述第二完整旋转期间分别在所述第一角度范围和所述第二角度范围内推动所述上唇部(101)远离所述下唇部(1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结器系统,其中,所述钩镰组件配置为在所述第一角度范围内第一次使所述上唇部(101)移动远离所述下唇部(102)并返回并且在所述第二角度范围内第二次使所述上唇部(101)移动远离所述下唇部(10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结器系统,其中,所述钩镰组件配置为在所述第一角度范围内使所述上唇部(101)移动远离所述下唇部(102)并且在所述第二角度范围内使所述上唇部(101)移动返回到所述下唇部(102)。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打结器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角度范围位于0°和130°之间的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结器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角度范围位于0°和90°之间的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打结器系统,其中,所述钩镰组件配置为在所述第一完整旋转的所述第一角度范围内将所述上唇部(101)定位成远离所述下唇部(102)并且在所述第一完整旋转的所述第二角度范围内将所述上唇部(101)定位成远离所述下唇部(102),并且,在所述第二完整旋转的所述第一角度范围内将所述上唇部(101)定位成远离所述下唇部(102)并且在所述第二完整旋转的所述第二角度范围内将所述上唇部(101)定位成远离所述下唇部(102)。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打结器系统,还包括:
捆绳接收器(200),配置为用于保持针捆绳和折转捆绳;
摆臂(400),适于在所述钩镰(100)和所述捆绳接收器(200)之间切割捆绳;
所述驱动装置进一步配置为在所述第一结形成循环期间第一次将所述摆臂(400)从休止位置移动到延伸位置并返回,并且在所述第二结形成循环期间第二次将所述摆臂从休止位置移动到延伸位置并返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打结器系统,还包括:
捆绳指状件,配置为用于引导至少所述针捆绳,所述捆绳指状件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钩镰(100)和所述摆臂(400)下方,
所述驱动装置进一步配置为在所述第一结形成循环期间至少第一次移动所述捆绳指状件,并且在所述第二结形成循环期间第二次移动所述捆绳指状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打结器系统,其中,所述摆臂(400)配置为用于分别在所述第一结形成循环期间和所述第二结形成循环期间从所述钩镰(100)扫除形成的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凯斯纽荷兰(中国)管理有限公司,未经凯斯纽荷兰(中国)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0908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收割量管理系统
- 下一篇:通过人工光进行植物苗的栽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