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于装配和排气的汽车发动机缸体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822257834.7 | 申请日: | 201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141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发明(设计)人: | 苏鹏;聂越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桐林铸造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9/06 | 分类号: | B22C9/06;B22C9/22 |
代理公司: | 成都玖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8 | 代理人: | 胡琳梅 |
地址: | 61133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限位凹槽 限位凸起 上盖板 汽车发动机缸体 模具 本实用新型 后盖板 前盖板 右盖板 左盖板 内端 凸起 排气 装配 上下移动 装配难度 铁水 错动 浮起 配合 对准 错位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装配和排气的汽车发动机缸体模具,包括上盖板、左盖板、右盖板、前盖板和后盖板,所述上盖板左右两端均设置有限位凸起Ⅰ,前后两端均设置有限位凸起Ⅱ;所述左盖板和右盖板内端均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凸起Ⅰ配合的限位凹槽Ⅰ,所述前盖板和后盖板内端均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凸起Ⅱ配合的限位凹槽Ⅱ。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发动机缸体模具,将限位凸起Ⅰ卡进限位凹槽Ⅰ内,限制了上盖板的上下移动,防止了铁水充满型腔后,上盖板浮起错位;将限位凸起Ⅱ卡进限位凹槽Ⅱ,限位凸起Ⅱ用于定位,前后对准限位凹槽Ⅱ,防止上盖板前后发生错动,降低了装配难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缸体模具,尤其涉及一种便于装配和排气的汽车发动机缸体模具,属于汽车发动机模具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
现有的制造汽车发动机缸体模具的上盖板,装配时常会发生前后错动,不容易对准上盖板、前后盖板和左右盖板,装配难度较高,费时费力。与此同时,上盖板连接水套芯的小排气孔,直通水套芯,用于将水套芯内部的气体引出来,但是,排水孔排出的铁水会注入到小排气孔中,由于小排气孔内径较小,铁水注入会造成小排气孔堵塞,小排气孔不再具有排气功能,造成铸件异常,产品合格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装配和排气的汽车发动机缸体模具,通过限位凸起与限位卡槽的配合,便于装配时对准,防止上盖板前后发生错动,降低装配难度;通过在上盖板上端表面设置凹坑,将排水孔引出的铁水引入凹坑内,使铁水反注入小的通气孔Ⅰ内造成通气孔Ⅰ堵塞的几率降低,进而提高产品的合格率。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便于装配和排气的汽车发动机缸体模具,包括上盖板、左盖板、右盖板、前盖板和后盖板,所述上盖板左右两端均设置有限位凸起Ⅰ,前后两端均设置有限位凸起Ⅱ;所述左盖板和右盖板内端均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凸起Ⅰ配合的限位凹槽Ⅰ,所述前盖板和后盖板内端均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凸起Ⅱ配合的限位凹槽Ⅱ。
在装配时,将限位凸起Ⅰ卡进限位凹槽Ⅰ内,将限位凸起Ⅱ卡进限位凹槽Ⅱ;上盖板前后两端的限位凸起Ⅱ用于定位,前后对准限位凹槽Ⅱ,防止上盖板前后发生错动,降低了装配难度;上盖板左右两端的限位凸起Ⅰ,限制了上盖板的上下移动,防止铁水充满型腔后,上盖板浮起错位。
进一步的是,所述上盖板上设置有多个通气孔Ⅰ、通气孔Ⅱ和排水孔,所述通气孔Ⅰ的内径小于通气孔Ⅱ的内径,所述通气孔Ⅰ的内径为2-3mm。在铸造时,通气孔Ⅰ和通气孔Ⅱ分别连接整体模具内部中与之相对应的水套芯和缸筒芯,将水套芯和缸筒芯产生的气体引导出来,防止气体进入模具内部,影响铸件质量;排水孔用于将模具多余的铁水排出,从而使模具内部型腔布满铁水,形成合格铸件。
进一步的是,所述上盖板顶面的排水孔旁设置有多个凹坑。凹坑一方面减少了上盖板所用的材料,降低了模具的制造成本;另一方面将从排水孔引出的铁水引入凹坑内,使铁水反注入小的通气孔Ⅰ内造成通气孔Ⅰ堵塞的几率降低,进而提高产品的合格率。
进一步的是,所述上盖板底面沿通气孔Ⅱ圆周方向设置有多个环形槽,所述通气孔Ⅰ连通所述环形槽。通气孔Ⅰ相连接的水套芯与环形槽配合,卡进环形槽内,防止铁水注入环形槽,进而便于水套芯的气体排入通气孔Ⅰ内,从通气孔Ⅰ排出模具。
进一步的是,所述排水孔包括方形排水孔和圆形排水孔,便于多余的铁水排出模具。
进一步的是,所述方形排水孔的长度为60-80mm,宽度为20-30mm;所述圆形排水孔的内径为15-2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桐林铸造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桐林铸造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578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铝铁合金生产的模具结构
- 下一篇:一种便于快速散热的铝模制造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