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辣椒的穴育苗盘有效
| 申请号: | 201822251958.4 | 申请日: | 2018-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591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0 |
| 发明(设计)人: | 张芮豪;龙洪进;桂敏;杜磊;钟秋月;朱焰;罗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01G9/029 | 分类号: | A01G9/029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 地址: | 650205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苗盘 活动口 本实用新型 外框部 育苗盘 底端 辣椒 培育 同一直线 依次连接 罩状结构 出水孔 同一列 新机械 减小 首尾 贯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辣椒的穴育苗盘,包括若干个呈纵横状首尾依次连接的苗盘单元,每个所述苗盘单元均包括有正方形的外框部以及位于外框部中部呈罩状结构的培育部,每个所述苗盘单元的横向或纵向的中部均开设有活动口,所述活动口的顶部贯穿所述苗盘单元,底端位于所述培育部的中部,位于同一列或同一行的所述苗盘单元上的所述活动口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培育部的底端开设有出水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方案利用新机械结构,达到了减小损失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辣椒育苗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辣椒的穴育苗盘。
背景技术
穴盘育苗技术是采用草炭、蛭石等轻基质无土材料做育苗基质,机械化精量播种,一穴一粒,一次性成苗的现代化育苗技术。穴盘育苗是欧美国家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项新的育苗技术,在我国被列为“七五”和“八五”期间农业部重点科技项目。目前已成为许多国家专业化商品苗生产的主要方式。
目前,在对辣椒进行育苗的过程中也使用到了穴育苗盘,待辣椒植株从穴育苗盘中移栽出去时,需要通过植株将植株的根部和根部的土壤都从穴育苗盘中取出,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突然和根部与穴育苗盘的内壁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互作用,如此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有根部损坏或者植株断裂等情况,损失较为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辣椒的穴育苗盘,旨在解决植株损失严重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辣椒的穴育苗盘,包括若干个呈纵横状首尾依次连接的苗盘单元,每个所述苗盘单元均包括有正方形的外框部以及位于外框部中部呈罩状结构的培育部,每个所述苗盘单元的横向或纵向的中部均开设有活动口,所述活动口的顶部贯穿所述苗盘单元,底端位于所述培育部的中部,位于同一列或同一行的所述苗盘单元上的所述活动口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培育部的底端开设有出水孔。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有挡水条,位于相邻列或相邻行的两列或两行所述培育部之间形成培育间隔空间,所述挡水条的形状与所述培育间隔空间的形状相配合,当所述挡水条位于所述培育间隔空间中时,所述挡水条的两侧均贴合于所述培育部的外壁,顶部贴合于所述外框部的底端。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相邻的四个所述苗盘单元之间开设有定位孔,每个所述外框部的端点处均开设有一1/4的所述定位孔,所述挡水条上设置有若干个与所述定位孔相配合的限位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部远离所述挡水条的端部为圆球形。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有固定环带,所述固定环带用于固定位于外周缘的所述苗盘单元,当所述固定环带固定位于外周缘的所述苗盘单元时,位于外周缘的所述苗盘单元的所述培育部(1b) 均过盈配合于所述固定环带的内壁。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环带由密封材料制成,所述固定环带的深度大于所述活动口的深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育苗时,活动口处于关闭的状态,即每个苗盘单元中的培育部都是相互贴紧的,如此培育部的罩状结构为完整的结构,因此可以通过培育部对辣椒植株进行培育;当培育完成后需要将辣椒植株从培育部中取出时,首先将最外侧的一列或一行苗盘单元进行弯折,并使得这一列或这一行的活动口张开,此时培育部也处于开放状态,不仅方便对土壤块和根块进行取出,同时在张开培育部时,可以使得粘附于培育部侧壁上的根系与培育部分离,减小的根系被扯断的概率,对植株起到了保护作用,减小了损失;当最外侧的辣椒植株取出完成后,再以同样的方式将第二列或第二行中的植物取出。由于培育部是塑料或其他软质材料制成的,因此即使弯折后苗盘单元也没有受到损伤,可以下次继续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辣椒的穴育苗盘培育辣椒植株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未经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5195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林业种植育苗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的红豆杉培养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