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文缆道遥测信号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2246198.8 | 申请日: | 201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266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30 |
发明(设计)人: | 汪敏;温召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汪敏 |
主分类号: | G01C13/00 | 分类号: | G01C13/00;G01C25/00;G08C17/02;H02J7/35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李郑建 |
地址: | 710068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台 编码器 缆道 水深 信号源模块 水文绞车 水文缆道 信号接收 遥测信号 河道 测量精度要求 本实用新型 无线信号源 信号显示 灵敏度 误码率 水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文缆道遥测信号系统,由河道信号源模块、水文绞车水深编码器及起点距编码器、缆道控制台构成,其中,缆道控制台分为信号接收部分及显示部分,河道信号源模块和缆道控制台的信号接收部分之间通过无线信号源交互;水文绞车水深编码器及起点距编码器和缆道控制台的信号显示部分之间通过有线形式连接。具有可靠性高、灵敏度强、误码率低等优秀性能,满足水文规范对起点距水深的测量精度要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文缆道遥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文缆道遥测信号系统。
背景技术
水文缆道是水资源计量和大洪水防汛信息监测的主要设备,而遥测信号是水文缆道的神经中枢,是流量测验信息采集的基础通道,因此,准确、可靠的水文缆道遥测信号,对于水资源和防汛两个水利领域的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水文缆道遥测信号系统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对水文缆道遥测信号的研发,从研发机构上讲主要集中在水文科技研究院所、大江大河流域机构以及省级水文局机关技术部门等,个别地市级水文局机构也有专门研发。
从技术方法上讲,所有产品成果采用的都是专业定制的遥测收发电路板为核心部件组成遥测信号发射源和接收模块,结合专业开发的PC软件对遥测信号进行处理,最终打印输出规范的流量测验成果表格。这种研发模式和技术方法模式的优点是可以集中专业技术优势和资金优势,开发出专业性强、稳定性高、可靠性好的信号系统,容易形成血统纯正、易于传承的系列产品,便于成型产品在全省甚至全国范围内推广,缺点是技术门槛相对较高、对基层水文站操作层面的水文测工的电子器材日常维护保养及使用的技术能力要求相对较高,造成信号系统的使用寿命不高(大约3-5年),超过信号系统使用寿命的水文缆道,就失去了全自动控制测流功能,蜕变成为普通缆道。因此,基层水文职工对全自动水文缆道的使用积极性并不高,反倒是通过副索传递流速仪有线信号的简易信号模式在水文站具有强大生命力,其原因是信号原理简单直观、上手门槛低易架设易维护、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其缺点是只能传递回来一个信号即流速信号、测量水深必须的水面河底这2个信号无法回传,大水流量测验的水深测量问题难以根本解决,从而使大水流量测验精度变差。
因此,研发新的水文缆道遥测信号系统就十分重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文缆道遥测信号系统,该系统结合了通用工控技术,具有可靠性高、灵敏度强、误码率低等性能,能够满足水文规范对起点距水深的测量精度要求,且易维护,使用寿命长。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水文缆道遥测信号系统,其特征在于,由河道信号源模块、水文绞车水深编码器及起点距编码器、缆道控制台构成,其中,缆道控制台分为信号接收部分及显示部分,河道信号源模块和缆道控制台的信号接收部分之间通过无线信号源交互;水文绞车水深编码器及起点距编码器和缆道控制台的信号显示部分之间通过有线形式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点是:
所述河道信号源模块包括有水面信号、河底信号、流速仪信号,其中,水面信号和河底信号是水深编码器的开关信号,流速仪信号是流速仪的计数信号。
所述无线信号源由水面信号发生模块、河底信号发生模块、水面河底信号发射模块、流速仪信号发射模块及供电模块构成。
所述水文绞车水深编码器与起点距编码器均采用霍尔传感器。该霍尔传感器具有方向性、可逆编码。
所述缆道控制台的接收及显示系统由无线接收器、起点距显示器、水深计数显示器、秒表、流速仪转速显示器、流速计时计数控制开关及其配套元器件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汪敏,未经汪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4619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