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两级增压中冷系统及发动机有效
申请号: | 201822238593.1 | 申请日: | 2018-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444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7 |
发明(设计)人: | 齐宝丹;张威;何红双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29/04 | 分类号: | F02B29/04;F02B37/013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海建 |
地址: | 261061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低压级增压器 高压级增压器 发动机 连接管路 两级增压 中冷系统 级间中冷器 中冷器 本实用新型 进气阻力 弯折幅度 依次串接 进气管 直管 连通 流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两级增压中冷系统及发动机,包括依次串接的低压级增压器、级间中冷器、高压级增压器和与发动机的进气管连通的主中冷器;低压级增压器设置于发动机的上方,且低压级增压器的压端朝前,低压级增压器的涡端朝后;高压级增压器设置于发动机的后端,且高压级增压器的涡端朝前,高压级增压器的压端朝后;级间中冷器设置于发动机的上方,且位于低压级增压器的后方,高压级增压器的上方;主中冷器设置于发动机的上方。上述两级增压中冷系统,各个连接管路更加容易布置,并且能够大大减少连接管路的弯折幅度,甚至可以达到直管相连,继而能够使得连接管路内的流动更加顺畅,大大降低进气阻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两级增压中冷系统及发动机。
背景技术
高功率发动机,尤其是高升功率,高功率密度发动机,为保证在有限的排量下,发出更高的功率,通常采用双级增压中冷系统,以保证充足的进气量从而使发动机发出更高的功率。但是双级增压中冷系统,涉及零部件多,布置结构复杂,连接管路复杂,通常会产生进气阻力大的问题,影响发动机性能。
综上所述,如何解决发动机的双级增压中冷系统容易出现进气阻力大的问题已经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两级增压中冷系统及发动机,以解决发动机的双级增压中冷系统容易出现进气阻力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两级增压中冷系统,包括依次串接的低压级增压器、级间中冷器、高压级增压器和与发动机的进气管连通的主中冷器;
所述低压级增压器设置于所述发动机的上方,且所述低压级增压器的压端朝前,所述低压级增压器的涡端朝后;
所述高压级增压器设置于所述发动机的后端,且所述高压级增压器的涡端朝前,所述高压级增压器的压端朝后;
所述级间中冷器设置于所述发动机的上方,且位于所述低压级增压器的后方,所述高压级增压器的上方;
所述主中冷器设置于所述发动机的上方。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低压级增压器上游的空气滤清器,所述空气滤清器位于所述发动机的上方。
优选地,所述空气滤清器与所述低压级增压器的涡壳的入口之间的连接管为直管或90°-180°的弯管。
优选地,所述空气滤清器的数量、所述低压级增压器的数量、所述级间中冷器的数量和所述高压级增压器的数量均为两个。
优选地,两个所述空气滤清器分别布置在所述发动机的曲轴轴线所在的垂直面的两侧,且两个所述空气滤清器的轴线平行或者轴线延出口方向相交成锐角布置。
优选地,所述主中冷器位于两个所述空气滤清器所形成的内部空间。
优选地,两个所述低压级增压器分别布置在所述发动机的曲轴轴线所在的垂直面的两侧,且两个所述低压级增压器的轴线平行或者轴线沿涡端方向延长相交成锐角布置。
优选地,所述主中冷器位于两个所述低压级增压器所形成的内部空间。
优选地,所述高压级增压器分别布置在所述发动机的曲轴轴线所在的垂直面的两侧,且两个所述高压级增压器的轴线与发动机轴线平行或呈相交锐角布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385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