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腹孔加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225764.7 | 申请日: | 2018-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070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发明(设计)人: | 谭万斌;张金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二重(德阳)重型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5/22 | 分类号: | B23Q5/22;B23Q5/28 |
代理公司: | 成都希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26 | 代理人: | 何强;杨冬 |
地址: | 618013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腹孔 支撑壳 刀盒 加工 传动组件 加工装置 一端设置 中心拉杆 刀座 深孔 旋转运动转化 本实用新型 尺寸控制 铰链机构 数控车床 现实问题 轴向延伸 大落差 小落差 铰接 机床 回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腹孔加工装置,包括支撑壳组件,所述支撑壳组件的一端设置有刀盒,所述刀盒内铰接有刀座,支撑壳组件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将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的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连接有中心拉杆,所述中心拉杆沿支撑壳组件的轴向延伸至刀盒并通过铰链机构与刀座相连。本装置用在数控车床上,可实现对大直径大落差腹孔的加工,突破了只能在深孔机床上加工大直径小落差腹孔的限制,扩大了腹孔的加工范围,回避了深孔专机数量少而加工任务重的现实问题,同时,该装置还具有结构紧凑、调整和使用方便、尺寸控制准确的特点,还具有较大的升级换代的空间,可实现不同规格腹孔的加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钻孔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腹孔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工厂加工小直径腹孔比较普遍,主要用于去除零件中心通孔或盲孔孔壁的缺陷,在深孔专机上应用较多,通过简单的拉刀机构实现径向进给,由于工装结构简单,且仅用于加工小孔,加工范围有限,更无法加工孔内的特型面,所能加工腹孔的单边落差在10mm以内,落差大的腹孔或直径大的腹孔无法在深孔专机上实现加工。
船舶上使用的电机轴,为了减重以降低能耗,同时提高船舶的动力性,在电机轴中心设计有腹孔。为便于腹孔的加工,一般将电机轴设计为分段拼焊式,分段拼焊式产品在整体刚性、同轴度等方面均处于较低水平。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标准的提高,分段拼焊式电机轴已经不能适应新技术发展的需求,整体式新型腹孔转轴将成为该领域的主流产品;同时,部分水电轴也设计有腹孔结构。如果按照常规思路在深孔专机上实现腹孔加工,由于深孔专机结构的特殊性,则需要制作相应的镗杆,对刀具X向的精准控制也十分困难,且在有切削油的情况下,铁屑的清理是一大难题。同时,由于深孔专机相对较少,深孔加工任务较为饱满,而车床数量较多,在数控车床上实现腹孔的加工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车床的腹孔加工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腹孔加工装置,包括支撑壳组件,所述支撑壳组件的一端设置有刀盒,所述刀盒内铰接有刀座,支撑壳组件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将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的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连接有中心拉杆,所述中心拉杆沿支撑壳组件的轴向延伸至刀盒并通过铰链机构与刀座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壳组件包括前端壳体、前部壳体、中部壳体以及定位壳体,所述前端壳体、前部壳体、中部壳体以及定位壳体依次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刀盒设置在前部壳体和中部壳体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前端壳体的外壁设置有多个轴向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内设置有尼龙导向键。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壳组件内设置有用于将润滑油输送至尼龙导向键的润滑油管。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壳组件内设置有用于将高压气流输送至加工位置的气管。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轮盘、丝杆和滑块,所述滑块与支撑壳组件滑动配合并与中心拉杆相连,所述轮盘设置在支撑壳组件之外并与丝杆的一端,丝杆的另一端贯穿滑块并与滑块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壳组件内设置有支座,所述中心拉杆与支座滑动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刀座通过销轴与刀盒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刀盒包括两块平行的压板,所述压板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件与前部壳体和中部壳体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二重(德阳)重型装备有限公司,未经二重(德阳)重型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2576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定位装置
- 下一篇:一种液压驱动车铣复合主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