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支撑结构立式焚烧炉有效
申请号: | 201822212540.2 | 申请日: | 2018-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154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发明(设计)人: | 高驰;顾天平;刘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昊扬化工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5/00 | 分类号: | F23G5/00;F23G5/4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陈娟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化***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底板 炉体 立式焚烧炉 支撑梁 本实用新型 卡子连接 支撑结构 热膨胀 对称设置 挤压变形 受热膨胀 水平设置 壁板 滑动 遮光板 负压 外壁 焊接 变形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立式焚烧炉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带有支撑结构立式焚烧炉,针对现有立式焚烧炉被固定住,不便于炉体受热膨胀,容易使底板被挤压变形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包括炉体,所述炉体的顶部两侧设有对称设置的顶板,所述顶板的上方设有与炉体的顶部固定连接的遮光板,所述炉体的外壁连接有壁板,所述炉体的底部焊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底部设有水平设置的支撑梁,且底板的一侧和支撑梁通过卡子连接。本实用新型满足设备升温时的热膨胀滑动,支撑梁和底板采用卡子连接,可以有效防止底板因负压变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立式焚烧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支撑结构立式焚烧炉。
背景技术
从不同的角度有很多种分类方法。按焚烧室分类可分为:单室焚烧炉、多室焚烧炉。而根据燃烧烟气和垃圾移动的方向的关系可将炉体分为顺流式、逆流式、交流式和二次流式。焚烧炉是常用于医疗及生活废品、动物无害化处理方面的一种无害化处理设备。其原理是利用煤、燃油、燃气等燃料的燃烧,将要处理的物体进行高温焚烧碳化,以达到消毒的目的。
从不同的角度有很多种分类方法。按炉型分类可分为固定炉排炉、机械炉排炉、流化床焚烧炉(主要用来处理工业垃圾)、回转窑炉等。为增强生活垃圾焚烧的效果,经常在焚烧中应用热分解和气化(熔融)技术。炉排焚烧炉原理为:将垃圾供应到耐热铸铁(钢)的炉排上,从炉排下部通风,使垃圾燃烧。流化床焚烧炉的焚烧原理为:在塔型炉底部多孔管中通风,使其上砂层流动形成流动层,粉碎后的垃圾被投入后,在炉内与流动砂(650~800℃)接触,从而瞬间燃烧,燃烧后的灰分被燃烧气体带到烟气处理系统。气化熔融炉的焚烧原理为:先将垃圾在450~600℃的还原性气体中热分解为可燃性气体以及以炭为主的固体残渣,然后再进行燃烧并熔融。
现有的焚烧炉一般与支撑底板固定在一起,而焚烧炉在工作时,由于炉内温度较高,使得炉体在高温下发生膨胀,由于炉体被固定在底板上,因此不便于炉体膨胀,这样就会使炉体向下挤压,容易使底板挤压变形,长久下去会降低炉体的使用寿命,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带有支撑结构立式焚烧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带有支撑结构立式焚烧炉,解决了现有立式焚烧炉被固定住,不便于炉体受热膨胀,容易使底板被挤压变形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有支撑结构立式焚烧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的顶部两侧设有对称设置的顶板,所述顶板的上方设有与炉体的顶部固定连接的遮光板,所述炉体的外壁连接有壁板,所述炉体的底部焊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底部设有水平设置的支撑梁,且底板的一侧和支撑梁通过卡子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梁为H钢横梁结构,所述底板远离其与支撑梁通过卡子连接的一侧设有砖层透气管道。
优选的,所述顶板的底部焊接有支撑条,且支撑条的底部与炉体的顶部接触,所述支撑条为L型结构,两个所述顶板相互远离的一侧与炉体通过螺栓连接。
优选的,所述遮光板的竖截面为圆弧形结构,所述遮光板的底部也设置有支撑条。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支撑梁和底板等结构,其中底板与支撑梁通过卡子连接,满足设备升温时的热膨胀滑动,支撑梁和底板采用卡子连接,可以有效防止底板因负压变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带有支撑结构立式焚烧炉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带有支撑结构立式焚烧炉的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带有支撑结构立式焚烧炉的B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壁板、3顶板、4遮光板、5砖层透气管道、6支撑梁、7炉体。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昊扬化工装备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昊扬化工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125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