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穿刺部位渗血情况监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204069.2 | 申请日: | 2018-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510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1 |
发明(设计)人: | 杨鹏;温小晓;邹成春;吴晓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鹏 |
主分类号: | A61M1/16 | 分类号: | A61M1/16;A61M1/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300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本实用新型 气囊 渗血 开口 穿刺部位 情况监测 透明板 卡槽 凸槽 保温填充层 弹性套体 防护效果 放置检测 封闭环境 外部气源 护套体 连接头 连接座 密封垫 密封套 刺穿 阀门 框体 锁孔 充气 卡住 气管 松动 手臂 发现 检测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穿刺部位渗血情况监测装置,包括护套体、卡槽一、气囊一、连接座、透明板、开口一、开口二、连接头、密封套、密封垫、框体、锁孔、气囊二、卡槽二、弹性套体、凸槽、保温填充层、气管、阀门和外部气源管等;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简单,给气囊一和气囊二充气卡住手臂,从而保证了使用时不会出现松动的现象,也就提高了使用的效果;本实用新型中设置的开口一和开口二,以便带上本装置后进行刺穿,另外也便于放置检测头进行检测,以便出现渗血时能够及时发现;本实用新型中设置的透明板和凸槽等结构,能够确保刺穿部位始终处于封闭环境下,即使渗血没有被及时发现,也就不会出现生命危险,也就提高了使用时的防护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监测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穿刺部位渗血情况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血透患者最常使用的血管通路是动静脉内瘘。透析治疗时内瘘穿针需滞留在血管内4-5小时,由于透析治疗使用抗凝剂、内瘘血管壁较薄,血流量大、长期穿刺形成瘢痕组织,血管弹性差和患者透析治疗不自觉的抖动手臂等原因,导致内瘘穿刺点渗血发生率比较高(约为6-12%);在目前实际操作中,对于血透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时,检查穿刺点否渗血主要靠血透室护士定时肉眼观察内瘘穿点和患者的个人感觉、自我查看。因此,定时检查患者肢体内瘘穿刺点是否渗血是血透室护士最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及时发现渗血十分关键。如果少量渗血没有及时发现并处理引起针头滑落,病人一分钟的失血量可达200ml,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会危及病人的生命;而现有的穿刺部位渗血情况监测装置功能比较简单,另外渗血后的防护性能也比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穿刺部位渗血情况监测装置,解决了现有的穿刺部位渗血情况监测装置功能比较简单,另外渗血后的防护性能也比较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穿刺部位渗血情况监测装置,其创新点在于:包括护套体、卡槽一、气囊一、连接座、透明板、开口一、开口二、连接头、密封套、密封垫、框体、锁孔、插销、透析管、连接孔、气囊二、卡槽二、弹性套体、凸槽、保温填充层、气管、阀门和外部气源管;所述护套体内部左侧中设有卡槽一,所述护套体内部右侧中设有卡槽二,所述护套体上侧中设有开口一;所述卡槽一内部固定连接有气囊一;所述卡槽二内部固定连接有气囊二;所述连接座固定连接在开口一左上侧外部,所述连接座上侧与框体左侧铰接;所述框体内部固定连接有透明板,所述框体右侧中设有锁孔,所述框体底部边缘处中设有密封垫;所述连接孔设在开口一右侧,所述连接孔内部连接有透析管;所述透析管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右侧通过密封套固定连接在连接孔左侧开口处中;所述插销固定连接在开口一右上侧外部,所述插销左侧锁舌与锁孔相连;所述弹性套体外部固定连接在护套体内部,所述护套体内部设有保温填充层,所述弹性套体上侧设有开口二;所述开口二位于开口一的正下侧,所述开口二内侧面上四周设有凸槽;所述气囊一和气囊二的气嘴通过气管与阀门右侧连接口相连接;所述阀门左侧连接口与外部气源管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透明板为密封透明板。
作为优选,所述插销为弹簧插销。
作为优选,所述开口一和开口二的内壁上均设有防水层。
作为优选,所述凸槽为防渗漏凸槽,且凸槽截面呈圆弧形状。
作为优选,所述气囊二和气囊一的内侧面均呈圆弧面。
作为优选,所述气囊一的内径大于气囊二的内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简单、生产成本低、安装方便,功能齐全,给气囊一和气囊二充气卡住手臂,从而保证了使用时不会出现松动的现象,也就提高了使用的效果;
(2)本实用新型中设置的开口一和开口二,以便带上本装置后进行刺穿,另外也便于放置检测头进行检测,以便出现渗血时能够及时发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鹏,未经杨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040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次性使用无菌血液透析导管
- 下一篇:体外循环管路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