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水下电机的隔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99320.0 | 申请日: | 2018-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060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8 |
发明(设计)人: | 彭阿静;王力;李孟捷;詹传明;熊传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0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3G8/08 | 分类号: | B63G8/08;B63G8/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廖辉;仇蕾安 |
地址: | 443003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整流罩 橡胶减振座 电机 隔振装置 连接螺杆 水下电机 航行器 螺杆 下箍 外围设备 左右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 刚性连接 航行过程 后方位置 前方位置 有效隔离 直接传导 根连接 连接耳 心保持 噪声源 上箍 轴向 装入 装配 包围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水下电机的隔振装置,该装置包括上整流罩、下整流罩、上箍紧环、尾整流罩、下箍紧环、连接螺杆和橡胶减振座,外围设备为电机;所述上、下整流罩和尾整流罩装配成整体后包围的截面为流线型;下整流罩沿轴向的前、后位置上分别设有两个橡胶减振座,两个橡胶减振座均呈左右对称设置,每个橡胶减振座上连接一根连接螺杆,后方位置的螺杆上装入上、下箍紧环后将电机后部固定,电机前方通过其表面的连接耳与前方位置橡胶减振座上的连接螺杆固定;电机在航行过程推心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同时实现电机与航行器有效隔离不进行直接刚性连接,避免电机作为噪声源对航行器进行直接传导。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下无人自主航行器辐射噪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下电机的隔振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海洋开发、军事应用的需求,水下航行器的隐蔽性对其作战效能是至关重要的,而提高水下航行器的隐蔽性的关键是降低噪声。水下航行器在水下航行时的主要噪声源总的说来有流噪声、机械噪声、流体与机械相互作用的噪声,流噪声有如湍流产生的噪声和空化噪声等,机械噪声有振动噪声与摩擦噪声等,而流体动压作用下壳体的振动噪声和螺旋桨桨叶振动噪声,可以看作是流体与机械相互作用的噪声。目前降低水下无人自主航行器噪声的方法有:采用机械隔离装置、吸声外壳涂层、低噪音推进电机和螺旋桨等
因此,为了满足某水下航行器辐射噪声低、操纵性好和适应性强的需求,解决水下航行器推进系统中水下电机作为主要噪声源的问题,避免水下电机与水下航行器直接刚性连接,有必要提出一种能适应水下电机机械隔离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水下电机的隔振装置,其结构简单,装卸操作方便,成本低廉且能满足水下航行器电机的隔振需求。
一种适用于水下电机的隔振装置,该装置包括上整流罩、下整流罩、上箍紧环、尾整流罩、下箍紧环、连接螺杆和橡胶减振座,外围设备为电机;
所述上、下整流罩和尾整流罩装配成整体后包围的截面为流线型;下整流罩沿轴向的前、后位置上分别设有两个橡胶减振座,两个橡胶减振座均呈左右对称设置,每个橡胶减振座上连接一根连接螺杆,后方位置的螺杆上装入上、下箍紧环后将电机后部固定,电机前方通过其表面的连接耳与前方位置橡胶减振座上的连接螺杆固定;电机在航行过程推心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同时实现电机与航行器有效隔离不进行直接刚性连接,避免电机作为噪声源对航行器进行直接传导。
进一步地,所述上、下整流罩的开口端处连接有支撑转接板,所述隔振装置通过支撑转接板连接在航行器的尾部。
进一步地,所述橡胶减振座是由多层橡胶硫化在金属外壳表面形成的一体化结构,橡胶减振座通过金属外壳与下整流罩进行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下整流罩的内部具有沿轴向的加强筋,加强筋之间设有弧形筋。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水下航行器减振降噪,通过样机试验满足水下航行器快速性、操纵性、航行辐射噪声低的要求,并且兼具结构紧凑、充分利用水下航行器尾部空间,装卸操作方便,不增加水下航行器额外航行阻力等优点。
2、本实用新型的前后橡胶减振座和连接螺杆联合使用将电机与水下航行器进行有效隔离,电机与整流罩之间不产生刚性接触,解决了电机作为主要噪声源对航行器进行直接传导的问题,从而达到降低航行器航行辐射噪声的要求。
3、本实用新型的下整流罩作为电机支撑承力基座采用托盘式结构设计,中间采用“龙骨”加强筋,两侧采用不等分加强筋,保证电机在水下运行时推心不变,符合航行器水下航行时稳定性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隔振装置结构三维示意图;
图2为隔振装置结构(无上整流罩)三维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0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0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993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