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洞室围岩预支护系统以及洞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89682.1 | 申请日: | 2018-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445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3 |
发明(设计)人: | 幸享林;周钟;廖成刚;彭薇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3/00 | 分类号: | E21D13/00;E21D11/00;E21D11/10;E21D20/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陈仁平 |
地址: | 610072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洞室 围岩 洞室结构 本实用新型 支护 大跨度 有效地 腔体 开挖 施工 高地 超前支护结构 施工技术领域 承载能力 地下洞室 结构形成 施工过程 支护结构 辅助洞 拱圈 岩体 承载 | ||
1.洞室围岩预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彼此平行设置的辅助洞(1),多个辅助洞(1)沿倒“U形”的间隔分布;由多个辅助洞(1)围成的倒“U形”区域内为洞室开挖区域(2),并且各辅助洞(1)的轴向与洞室腔体(7)设计的轴向一致;在每个辅助洞(1)的围岩内分别设置有预支护结构,通过多个所述的辅助洞(1)和相应的预支护结构共同形成位于洞室开挖区域(2)外部的承载拱圈(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洞室围岩预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支护结构包括固结灌浆孔,在固结灌浆孔内注浆后形成固结灌浆体(3);在同一个辅助洞(1)内设置的固结灌浆体(3)沿该辅助洞(1)的轴向间隔地分层设置,每一层内设置有多个固结灌浆体(3),并且位于同一层内的固结灌浆体(3)沿辅助洞(1)周向围岩呈放射状分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洞室围岩预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支护结构包括锚杆(4);在同一个辅助洞(1)内设置的锚杆(4)沿该辅助洞(1)的轴向间隔地分层设置,每一层内设置有多根锚杆(4),并且位于同一层内的锚杆(4)沿辅助洞(1)周向围岩呈放射状分布。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洞室围岩预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支护结构包括锚索(5);在同一个辅助洞(1)内设置的锚索(5)沿该辅助洞(1)的轴向间隔地分层设置,每一层内设置有至少一根锚索(5),所述锚索(5)的锚固端背向洞室开挖区域(2)反向设置。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洞室围岩预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辅助洞(1)之间设置有相互连通的固结灌浆体(3)。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洞室围岩预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位于同一辅助洞(1)内同一层内的固结灌浆体(3)包括前倾固结灌浆体(31)和后倾固结灌浆体(32),所述前倾固结灌浆体(31)沿辅助洞(1)轴向向前倾斜设置,所述后倾固结灌浆体(32)沿辅助洞(1)轴向向后倾斜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洞室围岩预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位于同一个辅助洞(1)内的相邻两层固结灌浆体(3)相接或者交叉;位于相邻两个辅助洞(1)内对应层的固结灌浆体(3)相接或者交叉。
8.洞室结构,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洞室围岩预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洞室开挖区域(2)内形成洞室腔体(7);在洞室腔体(7)两侧及顶部的围岩内分别设置有锚固件(8),所述锚固件为锚索和/或锚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8968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用于类矩形盾构管片的吊翻一体机
- 下一篇:沿空留巷专用单体液压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