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油气分离器回油管及闭式循环呼吸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71804.4 | 申请日: | 2018-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087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7 |
发明(设计)人: | 高克营;韩金辉;辛志;李晖;李永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3/04 | 分类号: | F01M1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261061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油管 油气分离器 浮子 机油 倒吸 闭式循环 呼吸系统 密封面相 柴油机 过滤网 密封面 封堵 柴油机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 机油密封 机油液面 贴合接触 油底壳 浮力 连通 内壁 贴合 油液 污染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柴油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油气分离器回油管及闭式循环呼吸系统。该油气分离器回油管,包括:回油管本体,其一端连通于油气分离器,另一端插入油底壳的机油液面之下,回油管本体的内壁凸设有密封面;过滤网,其设置于回油管本体的内部;浮子,其设置于回油管本体的内部且位于密封面和过滤网之间,浮子在机油浮力的作用下能与密封面相贴合,用于封堵回油管本体。该油气分离器回油管,当机油被沿回油管本体被倒吸时,浮子随机油液上升至与密封面相贴合接触,浮子将回油管本体的封堵,使得机油密封在浮子之下,切断了机油倒吸的路径,防止油气分离器回油管出现机油倒吸,从而减少柴油机中各零件的污染和损坏,提高了柴油机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柴油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气分离器回油管及闭式循环呼吸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减少柴油机污染物的排放,将曲轴箱废气经油气分离之后重新引入柴油机进气系统参与二次燃烧,使废气完全封闭在柴油机燃烧过程当中,减少对环境造成污染,该系统称为闭式循环呼吸系统。
图1为现有闭式循环呼吸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该闭式循环呼吸系统包括:油气分离器1'、进气管2'、出气管3'以及回油管4',当柴油机运转时,曲轴箱5'废气从进气管2'进入到油气分离器1'中进行油气分离,其中气体部分经过出气管3'被吸入柴油机吸气管6'内,并随着新鲜空气进入增压器7'内,且油液部分则通过回油管4'流回到油底壳8'内。在柴油机运转的绝大多数工况下,柴油机曲轴箱5'相对压力仅为2kPa左右,而柴油机吸气管6'处于负压状态,利用柴油机吸气管6'与曲轴箱5'之间的压力的负压差将曲轴箱5'废气引入到柴油机吸气管6'内,使得曲轴箱5'废气更好的引入发动机内。
为了提高油气分离效率,通常将回油管4'设计的足够长并将回油管4'插在油底壳8'的机油液面以下。随着柴油机使用时间增长,由于柴油机空气滤清器阻塞等原因会导致柴油机吸气管6'的负压逐渐变大,当该负压值增大到一定程度,柴油机吸气管6'与曲轴箱5'之间的压差将足以克服机油重力,将机油从油底壳8'经回油管4'倒吸入油气分离器1'中,甚至吸入到柴油机吸气管6'内并随新鲜空气进入到柴油机燃烧室。如果短时间内过多的机油被吸入燃烧室,一方面将会导致油气分离器1'、增压器7'等零部件将会因被污染而报废,且气缸内因烧机油而积碳影响柴油机性能;另一方面油底壳8'内机油量的减少将严重影响到柴油机各摩擦副的润滑,如果发现不及时将导致拉缸、化瓦等重大事故的发生,进而对柴油机造成不可估量的重大损坏。另外,当柴油机吸气管6'的负压增大到一定程度,曲轴箱5'内的气体会被过度抽取,使得进入燃烧室的气体减少,影响柴油机的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气分离器回油管,防止油气分离器回油管出现机油倒吸,以减少柴油机中各零件的损坏。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油气分离器回油管,包括:
回油管本体,其一端连通于油气分离器,另一端插入油底壳的机油液面之下,所述回油管本体的内壁凸设有密封面;
过滤网,其设置于所述回油管本体的内部;
浮子,其设置于所述回油管本体的内部且位于所述密封面和所述过滤网之间,所述浮子在机油浮力的作用下能与所述密封面相贴合,用于封堵所述回油管本体。
作为优选,在所述回油管本体内部设置有滑套,所述滑套上设置有旁通孔,所述回油管本体上设置有进气孔,所述滑套与所述述回油管本体滑动配合,使所述旁通孔和所述进气孔选择性连通。
作为优选,在所述回油管本体内壁上设置有滑槽,在滑套上贯穿有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的定位销。
作为优选,在所述进气孔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检测气流通过的报警器。
作为优选,所述回油管本体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定位销限位的限位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718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油气分离系统及发动机总成
- 下一篇:防爆柴油发动机排气冷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