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井下无线传输专用托筒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47682.5 | 申请日: | 2018-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045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9 |
发明(设计)人: | 潘登;庞东晓;韩雄;贺秋云;贾海;王志敏;陈华良;王超;岳星辰;卢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7/13 | 分类号: | E21B47/13 |
代理公司: | 51211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冉鹏程<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610051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公接头 承压外筒 上接头 上芯轴 下芯轴 压环 本实用新型 压力计舱 下接头 电池 发射接收线圈 高温高压环境 作业技术领域 油气井测试 电路板 局部短路 密封效果 驱动电流 无线传输 密封处 密封件 螺纹 井下 空腔 托筒 下端 芯轴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井下无线传输专用托筒,涉及油气井测试作业技术领域,主要由上接头、上芯轴、承压外筒、双公接头、电池和压力计舱、下芯轴、传压环和下接头组成,上接头通过螺纹和上芯轴连接,上芯轴和双公接头上部连接,承压外筒安装在上接头和双公接头之间,由上接头、上芯轴、承压外筒和双公接头组成的空腔用于放置发射接收线圈和电路板;双公接头下部和下芯轴连接,电池和压力计舱一端安装在双公接头上,另一端安装在传压环上,传压环安装在下芯轴上,下芯轴下端和下接头连接,在承压外筒密封处采用密封件将承压外筒和上接头、双公接头隔绝开。本实用新型一方面能确保驱动电流不会局部短路,另一方面又保障了高温高压环境下的密封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井测试作业技术领域,确切地说涉及一种井下无线传送专用托筒。
背景技术
在试油测试中,井下无线传输技术是目前研究的主要方向和热点。该技术主要是通过井下无线传输工具获取压力温度数据,然后无线上传至地面天线,然后通过地面接收装置获取井下压力温度数据。其中,井下无线传输工具主要是电子电路元件和井下无线传输专用托筒组成。井下无线传输专用托筒性能和可靠性是成功实现井下无线传输的关键所在。
目前,井下无线传输专用托筒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首先,需要具备绝缘功能,防止电流局部短路,降低发射功率。其次,能合理安装线圈、电路板、电池等电子元器件,确保这些电子元器件在井下压力下正常工作。最后,由于井下无线传输工具随测试管柱下入井下,所以井下无线传输专用托筒还需要满足试油测试全通径要求。
通过文献调研,公开号为102748012A,公开日为2012年10月24日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井下无线通讯收发数据短节,克服压力传感器直读系统的信号传输存在着互换性差等缺陷,该短节中:天线保护壳第二端套在传感器托筒第一端外表面,传感器托筒第一端外表面设有环形凹槽,与天线保护壳的内壁密封;天线保护壳第二端与传感器托筒绝缘密封;天线保护壳的内壁与传感器托筒外壁之间的密封空间中安装有天线和数据采集及控制电路;传感器托筒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导压管及导压座设置在传感器托筒上;数据采集及控制电路与天线及压力传感器相连,通过天线接收无线信号发送给压力传感器,接收压力传感器发送的温度和压力信息并发送给天线进行无线信号的发射。
以上述专利文献为代表的现有技术主要是克服压力传感器直读系统的信号传输存在着互换性差等缺陷,主要讨论如何降低接触电阻提高短途通讯质量的问题,但是仍然无法解决确保驱动电流不会局部短路,保障高温高压环境下密封效果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井下无线传输专用托筒,本实用新型一方面能确保驱动电流不会局部短路,另一方面又保障了高温高压环境下的密封效果。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井下无线传输专用托筒,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上接头、上芯轴、承压外筒、双公接头、电池和压力计舱、下芯轴、传压环和下接头组成,其中:上接头通过螺纹和上芯轴连接,上芯轴和双公接头上部连接,承压外筒安装在上接头和双公接头之间,由上接头、上芯轴、承压外筒和双公接头组成的空腔用于放置发射接收线圈和电路板;双公接头下部和下芯轴连接,电池和压力计舱一端安装在双公接头上,另一端安装在传压环上,传压环安装在下芯轴上,下芯轴下端和下接头连接,在承压外筒密封处采用密封件将承压外筒和上接头、双公接头隔绝开。
所述的上接头通过螺纹和上芯轴连接。
所述的下芯轴下端和下接头螺纹连接。
所述的双公接头上部和和上芯轴螺纹连接,双公接头下部和下芯轴螺纹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476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油井、注水井堵塞探测系统
- 下一篇:页岩气岩心取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