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人机内减震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34229.0 | 申请日: | 2018-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6999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军;耿东亮;郭博文;吕帅;林劲;王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博鹰通航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5/02 | 分类号: | F16F15/02;F16F15/08;B64D4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96 北京市海淀区中***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人机 减震 支架 | ||
1.一种无人机内减震支架,由减震台、减震球(3)、限位柱(4)三个部分组成,其特征是:所述减震台分为上减震台(1)和下减震台(2),所述上减震台(1)安装惯导传感器,所述下减震台(2)设置有所述减震球(3)和所述限位柱(4),所述下减震台(2)与无人机的机架或飞控主板刚性固连,所述减震球(3)把所述上减震台(1)和所述下减震台(2)连接在一起,所述限位柱(4)与所述上减震台(1)间隙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内减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柱(4)刚性连接到无人机的机架或飞控主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内减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减震台(1)呈现带有梯形缺口的正方形,包括2个限位孔(1.1)、4个上固定连接孔(1.2)、4个上减震球固定孔(1.3),所述下减震台(2)呈现H形,包括2个限位柱固定孔(2.1)、4个下固定连接孔(2.2)、4个下减震球固定孔(2.3),4个所述上固定连接孔(1.2)位于所述下减震台(2)的4个角上,呈中心对称,2个所述限位孔(1.1)位于两个对角的所述上固定连接孔(1.2)的旁边,4个所述下固定连接孔(2.2)与4个所述上固定连接孔(1.2)对应设置,2个所述限位柱固定孔(2.1)与2个所述限位孔(1.1)对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人机内减震支架,其特征在于:4个所述下固定连接孔(2.2)与无人机的机架或飞控主板固定连接,4个所述上固定连接孔(1.2)与惯导传感器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人机内减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球(3)为4个,形状为多节结构,包括4个环形凹槽,自上而下依次为第一凹槽(3.1)、第二凹槽(3.2)、第三凹槽(3.3)以及第四凹槽(3.4),所述上减震球固定孔(1.3)嵌设在所述第二凹槽(3.2)上,所述下减震球固定孔(2.3)嵌设在所述第四凹槽(3.4)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人机内减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柱(4)为2个,每个所述限位柱(4)自上而下依次为限位段(4.1)和固定段(4.2),所述固定段(4.2)的直径小于所述限位段(4.1),所述固定段(4.2)固定在所述限位柱固定孔(2.1),所述限位段(4.1)与所述限位孔(1.1)间隙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无人机内减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段(4.1)与所述限位孔(1.1)的间隙配合为0.2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内减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柱(4)材质为航空铝。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内减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减震台(1)和所述下减震台(2)采用ABS工程塑料。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内减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球(3)材质为橡胶材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博鹰通航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博鹰通航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3422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式杂粮计量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运用于大功率光源的控制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