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起动机用减震电磁开关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33038.2 | 申请日: | 2018-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821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0 |
发明(设计)人: | 陈孙艺;陈细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艺达电驱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50/04 | 分类号: | H01H50/04;H01H50/30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文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5 | 代理人: | 郭若山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线座 挡铁 电磁开关 密封垫 起动机 减震 复位弹簧 静摩擦力 绝缘块 导杆 壳体 上套 汽车运行过程 本实用新型 密封性能 增加生产 绝缘垫 绝缘件 晃动 压紧 穿插 密封 烧毁 零部件 摩擦 通电 体内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起动机用减震电磁开关,包括壳体和接线座,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挡铁,所述挡铁上穿插有导杆,所述导杆上套设有绝缘块,所述绝缘块上套设有动触头,所述接线座内还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壳体和所述接线座之间设置有密封垫。由于当密封块同时与动触头和挡铁接触时,绝缘垫和挡铁之前形成有间隙,可确保在电磁开关未通电的情况下,动触头始终会被复位弹簧压紧在密封垫上,由于密封垫的密封性能必然导致其与动触头之间会存在较大的静摩擦力,利用该静摩擦力可有效避免动触头在汽车运行过程中产生晃动,进而避免动触头与接线座撞击或者与绝缘件之间产生动摩擦,起动机不易失效或烧毁,由于没有增加额外的零部件,不会增加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磁开关,尤其是一种起动机用减震电磁开关。
背景技术
现有的起动机用电磁开关通常包括接线座、设置在所述接线座上的动触头、用于驱动所述动触头运动的电磁组件和复位弹簧以及用于避免动触头与除静触头外的其他金属零部件电连接的绝缘件等零部件,其中动触头通常为金属材质,而接线座和绝缘件通常为塑料材质。
理论上动触头与接线座之间应该是互不接触的,且动触头与绝缘件之间不存在动摩擦的,但是在汽车运行过程中,动触头不可避免会产生晃动,导致动触头会产生转动并与接线座的内腔侧壁相互碰撞,进而磨损接线座,同时动触头在电磁开关未通电情况下的转动还会使其与绝缘件之间产生动摩擦,无论是与接线座内腔侧壁的碰撞,还是与绝缘件之间的动摩擦,都会产生大量的粉末,这些粉末覆盖在动触头上会影响触头过电,导致电磁开关无法接通,或者在接通时产生电弧,烧蚀触头,进而导致起动机失效公开号为CN206236614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是本申请人为解决动触头与接线座的内腔侧壁之间的碰撞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通过增加耐磨套有效解决了动触头和接线座之间的碰撞问题,然而该技术方案并不能解决动触头与绝缘件之间的动摩擦问题,且由于动触头仍会有耐磨套碰撞,使得动触头上可能会产生毛刺,这些毛刺在动触头和静触头相互导通后容易烧蚀导致动触头和静触头相互粘结,进而导致起动机被烧毁。此外,耐磨套的存在,也会导致生产成本相对较高。
有鉴于此,本申请人对起动机用电磁开关的结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起动机不易失效或烧毁且不会增加生产成本的起动机用减震电磁开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起动机用减震电磁开关,包括相互连接的壳体和接线座,所述接线座内设置有静触头,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电磁组件和挡铁,所述挡铁上穿插有与所述电磁组件配合的导杆,所述导杆上套设有位于所述挡铁朝向所述静触头一侧的绝缘块和位于所述绝缘块朝向所述静触头一侧的绝缘垫,所述绝缘块上套设有动触头,所述导杆上在位于所述绝缘垫远离所述静触头的一侧还设置有凸环,所述凸环和所述绝缘垫之间设置有触头弹簧,所述接线座内还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抵顶在所述接线座的内腔侧壁上,另一端直接或间接抵顶在所述绝缘垫上,所述壳体和所述接线座之间设置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具有用于供所述绝缘垫穿过的穿孔,所述穿孔的直径小于所述动触头的长度,所述动触头和所述挡铁分别位于所述密封垫的两侧,且当所述密封垫同时与所述动触头和所述挡铁接触时,所述绝缘块和所述挡铁之前形成有间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动触头为铜触头,所述接线座为酚醛树脂接线座或聚苯硫醚接线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密封垫上设置有与所述挡铁配合的凸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密封垫为橡胶垫。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绝缘垫朝向所述静触头的一侧设置有挡圈,所述复位弹簧通过抵顶在所述挡圈上实现间距抵顶在所述绝缘垫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艺达电驱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艺达电驱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330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防尘结构的继电器
- 下一篇:一种汽车纯继电器中央电器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