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控制发泡硅胶厚度的结构以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27907.0 | 申请日: | 2018-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7127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1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南;徐正舟;张满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市中迪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3/24 | 分类号: | B29C43/24;B29C43/32;B29C43/58;B29C43/52 |
代理公司: | 11371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毕翔宇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刮刀机构 发泡 硅胶 运输平面 传送机构 厚度控制 加热机构 运输 本实用新型 产品性能 方案解决 方向延伸 工艺难度 皮层 承载 穿过 申请 生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控制发泡硅胶厚度的结构以及装置。用于控制发泡硅胶厚度的结构包括机架、传送机构、至少一个刮刀机构以及至少一个加热机构。传送机构限定运输平面,运输平面被构造为承载发泡硅胶并沿运输方向运输发泡硅胶。至少一个刮刀机构中的刮刀机构设置在机架上,至少一个刮刀机构中的刮刀机构限定厚度控制空间,运输平面在运输方向延伸并穿过厚度控制空间。至少一个加热机构较至少一个刮刀机构位于运输方向的下游。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现有生产发泡硅胶工艺难度大,产品性能稳定性差,发泡硅胶皮层厚度不易控制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泡硅胶成型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控制发泡硅胶厚度的结构以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我国将成为动力电池产销大国。由于动力电池是汽车动力核心,而动力电池安装在电池箱,电池箱的安全性直接影响到整车的安全性。因此,电池箱的密封防水性尤为重要,采用发泡硅胶垫密封电池箱接口面,具有气密性好,防潮,耐水,防滑减震,良好的缓冲性,耐气候老化等特点。
目前生产发泡硅胶成型设备中,很难控制发泡硅胶皮层厚度,易出现表皮太薄,产品表面容易鼓包凹凸不平,进而生产出的发泡硅胶拉伸强度低,强度差异大,气密性弱及压缩回弹性不稳。生产发泡硅胶工艺难度大,产品性能稳定性差,发泡硅胶皮层厚度不易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控制发泡硅胶厚度的结构以及装置,用于解决现有生产发泡硅胶工艺难度大,产品性能稳定性差,发泡硅胶皮层厚度不易控制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控制发泡硅胶厚度的结构,包括机架、传送机构、至少一个刮刀机构以及至少一个加热机构。传送机构限定运输平面,运输平面被构造为承载发泡硅胶并沿运输方向运输发泡硅胶。至少一个刮刀机构中的刮刀机构设置在机架上,至少一个刮刀机构中的刮刀机构限定厚度控制空间,运输平面在运输方向延伸并穿过厚度控制空间。至少一个加热机构较至少一个刮刀机构位于运输方向的下游。
上述方案中,该用于控制发泡硅胶厚度的结构能够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有效解决发泡硅胶皮层厚度控制,提高了发泡硅胶表面平整度,生产的发泡硅胶各种性能提高且性能稳定,硫化产品良品率,并实现连续性生产,安装简单,方便组合。其中,发泡硅胶通过传送机构沿着运输方向传输,在发泡硅胶的传输过程中会经过至少一个刮刀机构,其中,至少一个刮刀机构中的每一个刮刀机构分别限定了厚度控制空间,发泡硅胶的传输过程中会穿过该厚度控制空间,在厚度控制空间的运输之中,发泡硅胶会受到刮刀机构的挤压和刮涂,进而使发泡硅胶上、下表层气泡减少,使得发泡硅胶的上皮层和下皮层的厚度得到调整和控制,从而控制了整个发泡硅胶的厚度,在至少一个刮刀机构进行对发泡硅胶的控制厚度后,有至少一个加热机构对该发泡硅胶进行加热固化,从而保证了发泡硅胶的厚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包括:
至少两个刮刀机构,至少两个刮刀机构沿运输方向间隔设置,至少两个刮刀机构的厚度控制空间共线;
至少两个加热机构,至少两个加热机构中的至少一个加热机构较至少两个刮刀机构中的全部的刮刀机构位于运输方向的下游。
上述技术方案中,至少两个刮刀机构对发泡硅胶进行厚度控制,并且由于刮刀机构是间隔设置的,故,在对发泡硅胶进行厚度控制的过程是逐渐进行的,其能够有效地、逐步地使得发泡硅胶的上、下表层气泡减少,进而对发泡硅胶的厚度进行修正和控制,避免了发泡硅胶的表面不平整的现象发生,亦通过至少两次刮涂,保证了发泡硅胶的稳定性,其中,至少两个加热机构的其中一个加热机构能够对其经过两次刮涂后的发泡硅胶进行加热固化。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包括:
三个刮刀机构,三个刮刀机构沿运输方向间隔设置,三个刮刀机构的厚度控制空间共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市中迪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市中迪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279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料盘生产加工设备
- 下一篇:一种用于生产压纹离型膜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