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美标闸阀生产用流量可控拼接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26234.7 | 申请日: | 2018-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705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0 |
发明(设计)人: | 章世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胜得龙阀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3/32 | 分类号: | F16K3/32;F16K3/314;F16K2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325105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流盘 矩形通孔 安装座 矩形槽 通流孔 阀体 本实用新型 等距离分布 顶部外壁 流量可控 美标闸阀 拼接组件 阻流板 外壁 焊接 顶部内壁 阀体顶部 底座 减小 上卡 通流 堵住 封闭 生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美标闸阀生产用流量可控拼接组件,包括阀体,所述阀体顶部外壁的一侧焊接有等距离分布的安装座,且阀体的顶部外壁靠近安装座的位置均开有矩形通孔,所述阀体的顶部内壁靠近安装座的位置焊接有第二通流盘,且第二通流盘的顶部外壁上开有等距离分布的两个矩形槽,两个所述矩形通孔分别与两个矩形槽相连接,且矩形通孔的孔径与矩形槽的孔径相同,所述第二通流盘的一侧外壁上卡接有第一通流盘。本实用新型可以减小液体的通过量,将阻流板插进底座的内部,对第二通流盘表面的一列或者两列的第二通流孔堵住,减少通流的第二通流孔个数,达到调流效果,利用阻流板封闭第二通流孔的操作,便于调流的控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美标闸阀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美标闸阀生产用流量可控拼接组件。
背景技术
传统闸阀采用的原材料较差,质量较重,美标闸阀则是本体采用高级球黑铸铁制成,重量较传统闸阀重量减轻约20%至30%,安装维修方便,美标闸阀流体阻力小,密封面受介质的忡刷和侵蚀小,开闭较省力,因此深受人们的欢迎。
目前,市场上现有的美标闸阀用流量可拼接组件,其在使用的过程中大多存在以下的不足:闸板的运动方向与流体方向相垂直,闸阀只能作全开和全关 , 不能作调节和节流,综上,现有的大多数美标闸阀用流量可拼接组件不能很好地契合实际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美标闸阀生产用流量可控拼接组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美标闸阀生产用流量可控拼接组件,包括阀体,所述阀体顶部外壁的一侧焊接有等距离分布的安装座,且阀体的顶部外壁靠近安装座的位置均开有矩形通孔,所述阀体的顶部内壁靠近安装座的位置焊接有第二通流盘,且第二通流盘的顶部外壁上开有等距离分布的两个矩形槽,两个所述矩形通孔分别与两个矩形槽相连接,且矩形通孔的孔径与矩形槽的孔径相同,所述第二通流盘的一侧外壁上卡接有第一通流盘,且第一通流盘的一侧外壁上均开有等距离分布的第一通流孔,所述第二通流盘的一侧外壁上均开有等距离分布的第二通流孔,且第二通流孔的位置分别与第一通流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矩形通孔的一侧内壁上插接有阻流板,且阻流板通过矩形槽与第二通流盘相接触,所述阻流板的顶部外壁上焊接有把手。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通流盘的底部外壁上焊接有等距离分布的两个底座,且两个底座分别位于两个矩形槽的正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阀体的顶部外壁上套接有固定座,且固定座的顶部外壁上通过螺栓固定有垫片。
进一步的,所述垫片的顶部外壁上通过螺栓固定有阀盖,且阀盖的顶部外壁上插接有阀杆。
进一步的,所述阀杆的圆周外壁上套接有弹簧,且阀杆的顶端套接有转盘。
进一步的,所述阀体的顶部外壁靠近阀杆的位置开有第一通孔,且阀杆通过第一通孔与阀体的内部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阀体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一法兰盘,且阀体远离第一法兰盘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二法兰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设置的矩形通孔、矩形槽、阻流板和底座,当需要调节液体流量时,减小液体的通过量,可以将阻流板插进底座的内部,对第二通流盘表面的一列或者两列的第二通流孔堵住,减小第二通流孔通流的个数,进而减小液体的通过量,达到调流效果。
2.通过设置的第一通流孔和第二通流孔,两种通流孔相对应,便于液体从中通过,且通流孔的数量众多,便于通过大量液体,避免造成内部堵塞。
3.通过设置的把手和安装座,便于利用阻流板进行封闭第二通流孔的操作,便于调流的控制,该装置设计合理,使用方便,满足人们的需求。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胜得龙阀门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胜得龙阀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262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